【解放战争研究参考资料】
陈毅、谭震林与粟裕的争论:南临失败的原因
【重要按语】
南麻战役、临朐战役是1947年7月华野分兵后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为粟裕。此战华野战败,遭遇严重损失,并引来蒋军对山东根据地的大举进攻。
为检讨此战失利的原因,华野领导高层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争论。
陈毅,时任华野司令员、政委。谭震林,时任华野第一副政委。粟裕,时任华野副司令。陈毅和谭震林均认为是粟裕指挥失误,而粟裕则拒绝承认。但是粟裕在批评压力下不得不上书军委请辞领导职务,华东局及军委发电勉励并予以慰留。
此战后,谭震林离开陈粟部,前往华野山东兵团。
但是战后不久,中央军委即发来指示,将陈粟调离华东局。所部华野外线兵团改称晋冀鲁豫解放军,组织关系转入晋冀鲁豫中央局,接受刘邓的领导。并且明令停止了陈毅以及粟裕对于华野山东兵团和华东作战的指挥权。
目前一些书籍无视上述历史,把1947年7月分兵后的陈粟兵团仍然当成整体华野兵团,以至于错误以为陈毅、粟裕仍然一直是华野军队的领导人,诸如此类说法都是非常违背历史真实的,是谬误的。
据《粟裕年谱》: 麻临战后,粟裕给谭震林写信说:
“你和陈军长要我起草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报告军委(详未支电稿),草成后,你们都不同意我那电稿上的意见,而认为‘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
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很低劣,这些我应负其全责。
但我认为‘过分乐观’是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过分乐观而发生轻敌,由于轻敌而企图‘啃硬核桃’,企图‘一锅煮’,企图歼灭十一师后乘胜歼二十五、六十四等师,而与叶陶各纵会师蒙阴。
因此部署上就以攻坚为主,而不以打援为主。这种乐观,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我觉得你比我和军长更乐观,而有过分乐观的表现。
此外在你来信中所提起的另外一些批评,有些是与事实不符的,而其中有一些并不是我处理的,而是你自己处理的,这大概是你已经忘记了。因此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加以说明”。
谭震林则写信批评粟裕说:
“乐观我以为不是坏事,今天应该乐观面对形势。
对战局应该乐观的。我还是如此——蒋介石是支持不了很久的。当然,我们在战术战略的指导上、工作布置上,都应该作长期打算。
当鲁南战役胜利后,我最担心的就怕过于乐观。(现在)固然我们受到了这些挫折(按:指南麻、临朐两战失利),这只能是给蒋介石有一点喘气的机会而已,并不能挽救他的灭亡。”
“在一年多的自卫战争以来,使我觉得必须给你一些帮助才对。
从苏中战役,第二次涟水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蒙阴战役和盂良崮战役——“你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
“如果拿五仗未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乐观这点上去检讨,是不能把问题彻底弄清的,也说服不了下面的同志。固然我们受到了这些挫折,这只能是给蒋分石有一点喘息的机会而矣(已),并不能挽救他的死亡。
我们很耐性的休整一个月或两个月,把损失补齐,把战术提高一步,将来不仅是一只猛虎,面且是如虎添翼,蒋介石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得出一个蒋介石了不起的结论,当然轻视他是不应该的。这就是我很简单的几句话。”
【附录·军史研究者王德的评论】
粟裕晚年回忆录说,临朐战役期间,天天暴雨不停,而且因此导致我军陷入失败。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说法。
从敌方的记载看,王耀武就在济南等地准备了几十架各型飞机,在天气适合的时候(有明确记载的就有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连续两天展开的轰炸)就立即出动。
空军除了给敌人空投弹药和粮食外,主要任务是对我军的阵地进行反复的轰炸和扫射,尤其是要将我军业已突破的前沿阵地变成一片火海,阻止我军进攻。
在那时的战斗机中,还没有今天那种“全天候作战”的机型,对天气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也说明,当时的天气条件,充其量也就是变化大一点、快一点,或者说也就是现在北方所称的“连阴天”而已,本不是什么天天下暴雨的概念。
而且,在历史上乃至现在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山东,从来就没有什么“雨季”、“旱季”的概念。除此之外,我军还要防范从朐山制高点上发射过来的炮弹与重机枪的射击。
朐山,又名“鼠山”,因其形状而得名,与与其相对的粟山相映成趣(粟者,小米,“鼠山”对“粟山”,当地人形象的将其寓意为“老鼠偷米”的意思)。该山位于临朐城东南方的弥河岸边,是一座孤立的、不高于一百米的小山,是临朐县名中以“朐”命名的来历。在历史上,它与该城周围的其它高地一样,本不是山东名山,但是却因在临朐战斗中双方的恶战而大大扬名了。
在华野进攻临朐的战斗命令中,以七纵十九师一个正师的力量,由师长熊应堂指挥,向仅有一个营防守兵力的朐山发起能列进攻,战果,或者说就是白捡的胜果,本来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但是很遗憾的是,防守朐山的整八师一零三旅三零八团第三营,在营长张德崇的带领下,却发挥出了超常的战斗力。在整个临朐战役中间积极防守,甚至亲自手持冲锋枪带领部队进行了多次反冲锋,连续击退我军的大规模集团式冲锋,最终守住了朐山,而且使得我军进攻朐山的这个师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倾尽一个师的力量进攻仅有一个营的阵地,从表面看,是大战役里面一个很小的细节,甚至于可以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但是,我们不能不说,关键时刻,细节决定了成败。就如塔山一样,在锦州战役里面仅仅也是一个很小的点,但却是秤砣虽小压千斤,是至关重要的全局所系。而恰恰就是因为一个师未能击败这一个营,而且未能成功攻占朐山,所酿成的严重后果,实际是极为致命的。
由于朐山靠近城区,而且是守军此时在整个临朐城唯一制高点所在,与县城隔弥河相望,谁占据了朐山,谁就完全控制了整个县城。在朐山的部队,即使仅仅使用轻武器如步枪、机枪的话,就可以射击到城内任何军事目标;而如果用炮的话,那就可以直接支援城内的作战了,成为了配合城内作战的最佳高点!因此,作为必攻、必守之地的朐山未能占领,而且导致了攻击部队的失利,却未能引起华野前线指挥员的充分注意,而且任之放弃进攻,实际就注定了临朐战役的结局。
在我军进攻朐山失利、承担进攻任务的七纵十九师因伤亡惨重全面丧失战斗能力后,就转而采用了封锁朐山的方式,以阻止敌人对城内的干扰。
但是,李弥作为职业军人,深知发挥朐山的重要位置对于己方防守的重要作用,所以他不仅在我军大规模进攻朐山时亲临靠近朐山的城墙根现场指挥,还在我军封锁朐山时,再次为打破封锁想方设法。而在事实上,他确实发挥出了极大的创造力。为使物资能从洪水泛滥的弥河水面上通过,同时也为了避免我军的打击,他再次跑到最基层的部队亲自进行操作。他把汽车的轮胎拆下来,然后用木料扎成木筏,用绞盘汽车的钢绳系住木筏,向朐山上补充运送粮食、弹药。
在几次成功运输后,他担心自己离开后部下执行不力,就派来了一个谍报组长,继续代表自己监视部下,反复向朐山上运送粮弹。就是他这一现场即兴发挥的、土的几乎掉渣的办法,却在战斗中发挥了立竿见影的奇效,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朐山守军粮弹补充的问题。敌人获得了阵地,获得了有效补给,对我军的威胁日渐突出。
其一是观察点的作用,我军在任何方向上的动作,都无法逃脱朐山上面敌人的视野,我军若稍有大一点的行动,敌人却先知道了。所以,当我军展开进攻后,除了要与正面的敌人进行拼搏外,还要受到居高临下的朐山守敌枪弹与炮火的侧击或者干扰,我军屡屡的的行动大受影响,逐步陷入到了被动状态。
麻、临两次战役,击毙击伤敌军14,514,我军伤亡21,586,伤亡远远大于敌军。但因当时的总形势是敌强我弱,此战失败使得华野西兵团总兵力实际折损近四分之一。
又据《张云逸年谱》1947年8月19日张云逸给华东局的报告,华野陈粟部在7月以来的作战中减员人数已高达六万。
(王德,原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