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海带第一次被引入到中国北方沿岸。
据曾呈奎的调查,最早的海带是20世纪初从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无意地被航船带到大连附近海域,并在海底自然繁殖成功。
1930年,一位叫大槻洋四郎的日本学者在考察了在大连逸生的海带之后,认为这里可以发展海带养殖业,于是又特地从北海道的函馆引入新的海带种系,开始正式养殖。
大槻洋四郎对海带养殖做了革新,改传统的投石法养殖为筏式养殖(让海带固着于浮在海面上的浮筏上,而不是固着于海底岩石上),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国地区养殖场竟然很快反超日本,一跃而成海带养殖第一大国。也是从这时起,这种新来的食用海藻就独占了“海带”一名。
日本战败之后,大槻洋四郎继续在山东烟台和青岛工作,1949年之后还曾任山东大学水产系教师,直到1953年才回国。正是在他的教导之下,包括曾呈奎在内的中国水产科学家才掌握了海带筏式养殖技术,并不断改进,最终让中国的鲜海带年产量在今天超过了200万吨,成为普通蔬菜。
总之,海带在中国是一种引入不到百年的海产品,这段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有清晰的历史记录。尽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槻洋四郎对中国海带养殖的卓越贡献往往被故意淡化甚至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