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印欧语」假说之梗概
“18世纪晚期一位工作和生活在印度的法官威廉•琼斯爵士
首先注意到梵语和多种欧洲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
其后的学者们假定存在一种原始的欧洲语言,
欧洲的各种语言都是从这种原始的欧洲语言演化而来的,
而且他们还假定有原始的印度---雅利安人,
他们说一种‘原始语言’,并且将其传播扩散。
这种理论系统性地提出这些人最早驯化了马,
从而更加机动灵活,力量胜人一筹。”
([英]彼得•沃森《人类思想史---浪漫灵魂:从以赛亚到朱熹》
中译本第1版第168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5月)
“由于跟马有关系,所以原始的印度---雅利安人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他们可能来自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大草原,
或者里海和咸海(Aral Sea)之间的大草原,
或者中亚的其他地方。”
(同上)
「原始印欧语」本来出于对“梵语”的崇拜,
当欧洲人稍微有点自信时,忽改口变成了“立陶宛语”
[img]http://www.yuandao.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img]
到了十九世纪末,法国博学家萨洛蒙•雷纳尔坚持认为,
年轻的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已罢黜了梵语最古老和最纯洁的印欧语的地位,
“索绪尔确认「原始印欧语」是一种欧洲语言,
并明确把它与立陶宛语等同起来。
于此相关的是,原始印欧语族的发源地,
大体也转移到乌克兰的大草原,甚至转移到了波罗的海。
……雷纳尔坚持,讲印欧语者,如果他们曾经是一个种族,
也已在身体上被欧洲的土著民族同化,
西欧令人印象深刻的史前文化在本质上都是土生土长的。”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译本第1版第339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最新的研究将其发源地定为伏尔加河下游的阿巴舍夫(Abashevo)文化
和乌拉尔南部地区的辛塔西塔---阿卡因(Sintashta-Arkaim)文化。”
([英]彼得•沃森《人类思想史---浪漫灵魂:从以赛亚到朱熹》
中译本第1版第168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5月)
以古印欧语系假说为基础之世界历史观的经典表述
侵入和迁徙:印欧人和闪米特人
越过非洲北部,经阿拉伯和近东,远至亚洲的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横跨一个干旱不毛地带,它把温带和赤道热带森林隔离开来。
生活在这一远离大河流域的地区,就要靠迁徙来利用分散的带有季节性的牧场。
正如从事农业的人驯养了那些适应于草原和半沙漠地带的动物马、驴及骆驼一样,
游牧也变成了一种新的可行的生活方式。
由于到处游荡寻找牧地,这些游牧民族同定居的邻人时常发生暴力接触。
在公元前三千年代,当定居的农业人口已经占据了欧洲两千年的时候,
当城市文明正首次在近东肥沃的河流谷地出现的时候,
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带发生了首次的广泛的移民活动。
在干旱地带的不同地区,人们终于驯养了种种动物,
没有它们,人们就无法利用这些周围的环境。
在黑海以北的欧亚草原、高加索以及陶鲁斯和扎格罗斯山脉一带,
正是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因为农人和渔人先前被局限于草原上有水流经过的地方,
而现在却有了开发分散的牧场的手段。
带轮的车,最初发明于林区与草原交界的高加索山地边缘地带,
很快就在这些人群中传播开了。
这一套成功的经济措施,既向西传入了早已确立起农业人群的地带,
也广泛东传,在通往中央亚细亚的浩瀚的草原走廊中传播,
还经过里海东岸南下到印度次大陆的边缘。
这个进程十分明显地反映在印欧语系的各个亲属语言的分布上。
这个语系在一端包括梵语和波斯语,
同时在另一端又包括了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英语之类的欧洲语言。
例如father(英语的“父亲”、拉丁语作pater,梵语作pitar)这类的词,
说明印欧人群的成员之间有密切的相似之点。
……
特别有意义的是,用来训练马匹的术语也被发现是印欧语。
显然,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期,印欧人从草原向南进行了一次广泛的渗透,
把印欧语从他们的尚无文字的故乡带到了文明世界的边缘。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1979年英文版中译本第1版第60页,三联书店1985年9月)
按照西方学术观点,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没有文字就是野蛮。
印欧人从没有文字的故乡,来到文明世界,并凭借蛮力将文明世界据为己有。
这样一来,说梵语的人就成了欧洲蛮族的后裔。
“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现在还不确实知道。……
可以看出,东、西印欧人群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区分。
西部印欧人群的各支采用了欧洲农人的稳定的农业生活,
而东部印欧人群的各支则大幅度地来回徘徊于草原和半沙漠地区,
而且他们的运动常常是比较复杂而难以逆料的。
他们南移的范围,从“雅利安人”(伊朗的印欧人)移入印度北部的情况大概可以看出来。
公元前二千年代初期,印度河流域的说达罗毗荼语Dravidian的诸城市崩溃,
随后雅利安人也就来了,以梨具吠陀著称的古梵语颂诗里记载了一系列事件。
印欧人群中向东冲得最远的各支到达了中国的土耳其斯坦,
在那里他们的语言被称为吐火罗语Tocharian,公元前八世纪这种语言有了文字。”
(同上)
闪米特人的概况
“在山岳地带和源出于此的河流的南侧的城市文明地带,
定居地区和半沙漠地区之间有一种多少有点类似的相互影响,
并由此产生了另一套广泛绵延的语言亲属关系,
这种语言亲属关系直达阿拉伯和北非。
闪米特语的分布反映出这些地区游牧生活的特点,
这种游牧生活最初是以驴和野驴,以后则是以骆驼为基础的。
马是人们越过山岭从草原地区获得的,它们被用来牵引轻的、有辐轮的战车。
不过,与其说这些马是沙漠游牧人的军需品,
还不如说它们是城市比较富有的战士的军需品。
最早的苏美尔人的城市共同体(公元前三千年代,见第54页)是非闪米特人的,
但是他们的邻人和二千年代时的继承者,即阿卡德人和亚述人,都代表闪米特人的东北支。
他们西北方的利凡特Levantine海岸和附近地区的邻人是城市化了的迦南人,
包括阿拉米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在此西南方是重要的说闪米特语的埃及文明,
东南方则是更为游荡不定的阿拉伯人,
他们在晚得多的时候把他们的文化和伊斯兰教推行到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广大地区。
不过,甚至在公元前一千年代,
闪米特人的语言和文化也远远超出了近东的半干旱地区,由海上扩张而遍及地中海。”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1979年英文版中译本第1版第60页,三联书店1985年9月)
在西方历史学家的笔下、闪米特人不过是陪衬,历史的主人翁---雅利安人于是登台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心。
如此这般,这个蛮族就成了人类文明所有成就的缔造者!
连20世纪的欧洲学者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了。
“当时人们发现,几乎所有欧洲现存的语言,
无论是希腊语还是拉丁语,以及现存的波斯语和北印度语、古典伊朗语和古典梵语,
作为一个更大的语系的成员,彼此联结在一起。
由此可以正确推断,必定存在着一种原初的‘雅利安’语或‘印欧’语,
所有已知的这个系属的成员都是由之而来。
但如果说属于这个语系的不同语族的人们,
同语言本身一样,存在着同等程度的天然联系,
全都源自一个原始的‘雅利安’或‘印欧’种族,
从他们的原生地四西面八方扩散征伐,
并从这个种族产生出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和佛陀这样的宗教天才,
产生出希腊的艺术天才以及罗马的政治天才,
最后又产生了我们自身这样尊贵的顶级人才,
那这种推测就说不过去了,
因为照此说法,这个种族实际上岂不成了人类文明的所有成就的缔造者!”
([英]阿诺德•汤比因《历史研究》上卷中译本第58-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德国语言学家,“他们把印欧这个词改成‘印度—日耳曼’,
把这个虚构的种族的故乡放到普鲁士的领地之内。
在1914-1918年的战争爆发前不久,
一个爱上德国的英国人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写了一本书,名为《19世纪的基础》,他把但丁和耶稣基督归入印度-日耳曼人之列。”
(同上第59页)
佛陀、耶稣都成了欧洲人。[img]http://www.yuandao.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img]
20世纪初在欧洲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鼓噪下,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丁山、卫聚贤等如影随形、与西方思潮遥相呼应,
进而考证说老子是印度人、墨子是印度人,华佗是印度人,《山海经》是印度人的作品。
印度人既然源于欧洲,这不等于说老子、墨子、华佗也都成欧洲人了吗?[img]http://www.yuandao.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ocked.gif[/img]
今天,甚至有人说中医也来源于印度(季羡林2007年),中医根源也在欧洲?[img]http://www.yuandao.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mad.gif[/img]
「金发畜牲」理论
“西方种族理论的拥戴者最经常强调的心理特征就是肤色。
精神和心理的优越感以某种方式与皮肤相对缺少色素沉着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种最为流行的、被供奉在一个基座上的有关文明的种族理论
却是黄头发、灰眼睛、长头型的白人(某些北欧人和尼采称之为「金发畜牲」)的理论。……
法国贵族孔德•德•戈宾诺(Gomte de Gobineau)是第一个把北欧人安放的基座上的人,
早在19世纪初,他对「金发畜牲」的偶像崇拜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冒出来的争论事件。
当法国贵族被剥夺了自己的地产,受到放逐或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
那些总是把当代的事件罩上古典外衣的革命党人的学究们,
宣称高卢人在被征服了14个世纪以后,
现在把征服他们的法兰克人驱逐回莱茵河之外的黑暗地带
---法兰克人本来是在民族大迁徙期间从那里过来的,夺回了他们的高炉故土,
尽管蛮族人的长期非法统治,但高卢人从来就没有忘记这是他们自己的领土。
戈宾诺……回应道:‘我接受你们的看法,
让我们对法兰西平民源自高卢人,法兰西贵族源自法兰克人的说法表示认同。
两个民族都是纯种,而且两都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明确的、永久的相互作用。
你们是否真以为高卢人代表文明而法兰右克人代表野蛮呢?
你们的高卢人的文明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罗马来的。
那么使罗马伟大的东西又是什么?
噢! 在我的法兰克人的血管中流动着同样的北欧人的血液,原封不动的输入了罗马。
第一批罗马人——第一批希腊人,
即荷马史诗中的亚该亚人也同样——乃是金黄头发的征服者,
他们源自生机勃勃的北方,在地中海沿岸的那些较虚弱的土著人中确立了统治。
不过,年深日久之后,他们的血液淡化了,
他们的民族弱化了,他们的势力和荣誉衰弱了。
另一批来自北方的金发征服者的拯救时机到来了,
他们使文明的脉搏再次跳动起来,而这些人当中就有法兰克人。’”
([英]阿诺德•汤比因《历史研究》上卷中译本第57-5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雅利安人,这些北欧蛮子别名为「金发畜牲」。
「比较语言学」是源于十八世纪,并于十九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伪科学。
首先,比较语言学并非学术,不过是打着学术的幌子、为殖民主义政治服务的工具。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带着它的海上舰队到世界各地去寻找殖民地,17世纪初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为了巩固它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鼓励本国公民研究印度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我们的所谓「印度学」。”
(李四龙《欧美佛教学术史》第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这就是西方的所谓“东方学”缘起的动机。
“东方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语言学,而所谓的「比较语言学」则是基础的基础。
「比较语言学」的方法
“大胆假设”
“随着英国人18世纪的成功,印度的最高司法官英国人威廉•琼斯爵士在1786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揣测:
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同宗同源,但这一源头也许已经不存在了。”
([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中译本第2版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移花接木”
1786年2月2日,威廉•琼斯在亚洲学会宣读论文时说:
“无论多么古老,梵语的结构是最奇特的,它比希腊语更完备,比拉丁语更丰富,并且比这两种语言更精美。”
(李四龙《欧美佛教学术史》第2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琼斯把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联系起来,并坚持认为,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东方的语言要早于西方语言,并且比西方语言优越。”
([英]彼得•沃森《人类思想史•平行真理:从维科到弗洛伊德》中译本第1版第17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5月)
希腊语、拉丁语与梵语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发现了好东西就据为己有是欧洲人本性。
“设定语源”
“自从发现印欧语系以来,历史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语言家族的分支和区分。
但临近但‘不相关’的语言之间发现相似点时,
这些语言同盟(Sprachbunden)通常归因于后来语言背后的古代‘本源’。”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译本第1版第43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闭门造车”
“闪语是赫南的第一个创造物,他在其语言学实验室里虚构出来的第一个产物,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他的社会地位感和使命感。我们决不应忽视下面这一点:对赫南的自我来说,闪语是欧洲(以及他本人)在东方世界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支配地位的象征。”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中译本第182页,三联书店1999年5月)
「古印欧语系」也是在语言学实验室里虚构出来的。
“语言学家和解剖学家都旨在探讨那些在自然界无法直接获取或观察的事物;
一幅骨骼和一张肌肉线描图,与语言学家纯粹通过假想建构起来的闪语和印欧语原型一样,
都是实验室和图书馆的产物。”(同上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