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古代货币。
布作为货币,古有二义,混淆难辨。
一种布是帛类丝织品。一种布是农具翻土之镈。镈、帛古音皆与布相通。
镈是农具,见于《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持)乃钱镈。”以及《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所以古言刀布,或者刀与帛,或者刀与镈。
镈,《说文》或说以为农具,而先秦货币有刀与镈:
帛类丝织品,在古代也曾经作为一种商品货币使用。
《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杨注之布,当指帛。
《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 《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司马贞乃唐人,所言已失古义。但二夫之布,当言农具也,即镈。
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算)。”所言刀布,乃货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