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作为古代贵霜王国的佛教圣地,伟大的巴米扬巨佛像群,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镇东北郊不远的山崖处。
这里遍布大小石窟6000余座,石窟群中有6尊傍山而凿的佛像。其中两尊巨佛尊曾经号称世界之最,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55米,着红色袈裟,名叫塞尔萨尔;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身披蓝色袈裟,名叫沙玛玛。
公元四世纪和七世纪,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后到过这里,并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大佛作了生动的记述:
梵衍那国“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鋀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古代阿富汗以及印巴阿地区没有文字历史,因此关于巴米扬大佛的建造时间现已无从查考。我们知道,佛祖释迦摩尼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诞生于尼泊尔的兰毗尼。佛教建立后首先沿雪山下向富裕的印度河流域及以西传播,当时此地城邦林立。阿富汗的中部地区可能为哈扎拉人建立的梵衍那国。在佛教鼎盛时期,阿富汗中部亦为寺庙繁盛的佛教中心区域。巴米扬的巨型释迦牟尼佛立像,可能就是在佛祖身后僧人为弘扬佛法而建立的。
唐代新罗僧人慧超在723年至727年前往五印度诸国巡礼曾路过此地。他称梵衍那国为犯引国:“至犯引国,国王是胡,不属余国。兵马强多,诸国不敢来侵……土地出羊马毡布之属,甚足蒲桃”。
据记载,在阿富汗战争爆发前的巴米扬省风景秀丽,西部的班德·伊·阿密尔(Band-i-Amir)湖是阿富汗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历经多年的战乱和变迁,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已是千疮百孔,佛像的头部也不复存在。
但是,2001年3月后,巴米扬石窟佛像群更遭遇了一场法难浩劫。塔利班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反对,动用大炮、炸药等各种现代化战争武器,彻底摧毁了巴米扬地区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和石窟。
此后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据报道,记者在山崖下看到的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石窟下,几张巨大的灰色塑料布覆盖着塞尔萨尔的残骸,上面写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字样。不远处,沙玛玛的境遇更惨,连一块大一点的残骸也没有了。
顺着沙玛玛一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底部为八角、顶部为圆形的佛龛殿堂,只见殿堂内一个个空凹的佛龛。佛龛殿堂内据记载刻着的数以万计的佛像和画有艺术精湛的彩色壁画现在已无踪迹。所有殿堂内只有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隐约可见零星兰色和红色。
法难是人劫的开始,从此之后,人世动荡,了无周期。
南无阿弥陀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