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古史地理札记》

$
0
0


​【西亚及中亚地区列国名号】

【波斯】亚洲西部古国,地控丝绸之路要冲。元朝时候为元帝国属国伊尔汗国。

【依耐国】 丝绸之路南道与北道会合处的小国。位于今新疆英吉沙、莎车之间。西汉时有670人,125户,养兵350人。到东汉时史书已不记其存在,可能已经灭亡。

【姑师】西域古国名,即“车师”的异译。车古音居,与姑谐音(如句、勾)。

【姑墨国】 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市境内。

汉朝时其王所在都城称南城,汉武帝开西域后即与汉朝建立臣属关系,后属西域都护府统辖。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东通龟兹,南到于阗,北与乌孙国接壤。王莽新朝时,其王丞杀温宿王,兼并温宿国。北魏时被龟兹国吞并,成了龟兹属地。

【奄蔡】 西域古族名。一作阖苏。东汉时称阿兰聊,三国时称阿兰。

奄蔡国为一西域古国,其名称始见于《史记》,司马迁记载其国的概况是: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涯,盖乃北海云。'

行国游牧民族国家。古代阿兰人建立的阿兰国又叫阿兰聊,阿兰那,在中国的古书中称为奄蔡。其大体位置在今天的俄罗斯顿河流域,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亚速海(中国古书中称为大泽)以东一带。由顿河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黄种人为主,西部以白种人为主,长期过着游牧的生活。虽然人种不同,但顿河流域的人们长期形成了民族认同,都称自己为阿兰人,从事游牧。

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因遭匈奴攻击,又有一部分继续西迁。

【拂菻】 古国名。亦作拂懔、拂临、弗林。我国隋唐时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即君士坦丁堡罗马国。

唐《慧超往五天竺传》记有大、小拂临:“小拂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似以君士坦丁堡一带为大拂临,以叙利亚为小拂临。

唐贞观、乾封、大足、开元时皆遣使来中国。《宋史·外国传》中之拂菻则塞尔柱突厥人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一带地方,宋元丰、元佑时,也曾来使。

【忽里模子】 古国名。故地在今伊朗东南部。

境内有新旧两港。旧港故址在今米纳布(Mīnāb)附近,新港在今波斯湾口格什姆岛(Qishm I.)以东的霍尔木兹岛(Hormoz I.)。公元十三世纪时,旧港为东西方通航要地。十四世纪前期,新港建成后,商业更为繁盛。

名见《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明史·外国列传》和《星槎胜览》译作“忽鲁谟斯”,《瀛涯胜览》译作“忽鲁谟厮”,都有专条记述。

【昭武九姓】 隋唐时对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九姓政权的总称。

据《新唐书》,九姓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康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县境),支庶分王各地,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

六世纪后期,隶西突厥。唐高宗永徽间(650—655),康等皆内附,唐以其地分置康居、大宛等都督府和南谧、佉沙、贵霜、安息等州,隶安西都护府。

【突骑施】 中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渐盛,圣历中(698—700)徙牙帐于碎叶川(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以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流域)的牙帐为“小牙”。有文字。唐玄宗开元以前,屡遣使朝唐,唐常册封其可汗。唐代宗大历后,属葛逻禄。

嚈哒】 古西域国名。一译囐(zá)哒、挹怛(dá)、挹阗。

初名滑国。原为游牧民族。一般认为是和大月氏混血的匈奴人。东罗马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公元484年击败波斯,国号 哒,建都拔底延城(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居民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后征服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公元516—558年间与中国梁、北魏、西魏、北周有友好往来。后为突厥所灭,部落分散。

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里,大月氐之种也。胜兵五六万。俗善战。先时国乱,突厥遣通设宋语强领其国。俗同吐火罗。南去曹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隋大业中,遣使来贡。

按《梁典》,滑国姓厌哒,後裔以姓为国号,转讹又谓之挹怛国焉(其本原或云是车师之种,或云高车之种,又韦节《西蕃记》云: “亲问其国人,并自称挹阗。”

又按《汉书》,陈汤征郅支,康居副王挹阗抄其後重。则此或康居之种类。然传自远国,夷语讹舛,年代绵邈,莫知根实,不可得而辨也。今考其风俗物产及诸家所说而编之)。

唐代《洛阳伽蓝记》曰:“十月之初,至嚈哒国。土田庶衍,山泽弥看。居无城郭,游军而治。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夏则随凉,冬则就温。乡土不识文字,礼教俱阙……王张大毡帐,方四十步,周回以氍毹为壁。王着锦衣,坐金床,以四金凤凰为床脚……王妃亦着锦衣,垂地三尺,使人擎之。头带一角,长八尺,奇长三尺,以玫瑰五色装饰其上。”

《北史·西域传》曰:“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风俗与突厥略同。众可有十万,无城邑,依随水草,以毡为屋,夏迁凉土,冬逐暖处,分其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历而行,每月一处。冬寒之时,三月不徙。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者,死便受之……用刑严急,偷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家累石为藏,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

《周书·异域传》曰:“囐哒国,在于阗之西,东往长安一万百里……其人桀,能战役。于阗、安眠等年夜小国二十余,皆役属之……与蠕蠕婚姻。”

囐哒的葬俗比较奇特,唐《通典》曰:“其酋豪死,抉去其脑,实以珠玉;剖其五脏,易以黄金;假造金鼻银齿,以人为殉。卜以吉辰,藏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杀牛、羊、马,以充祭祀,葬毕服除。”

又与孙波(苏毗)葬俗“贵人死,剥其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近似。这种奇怪的葬俗在后来的契丹人中延续着,契丹人把这种木乃伊叫作“帝羓”(ba),意为“帝人”。此称谓来自藏语,把人叫作“巴”是藏语所特有的。

囐哒还有类似孙波的“女国”习俗。《周书·异域传》曰:“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如有兄弟者,依其几多之数,加倍帽角焉。”

【哈烈】古国名。明永乐三年(1405年)帖木儿四子沙哈鲁建立。地处平川,四面皆大山。矿物丰富,产名马和狮子,农业和手工业颇发达。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国使者尝以帖木儿乘马像献明成祖。十六世纪初为月即别摩诃末昔班尼所灭。②古城名,在今阿富汗西北。在沙哈鲁通知期间,为商业、手工业和文化中心。

【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初有咸海及里海北钦察旧地,术赤子拔都远征(1236—1242)后,版图西到多瑙河下游,东到今额尔齐斯河,南达高加索,北到今俄罗斯保加尔地区。斡罗斯诸公国几乎都是钦察汗国的附庸。1243年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另将咸海东北地方分给其兄斡鲁朵,称白帐汗;将咸海以北地方分给其弟昔班,称蓝帐汗,皆在其统辖之下。居民主要是钦察人、不里阿耳人、斡罗斯人、蒙古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十三四世纪时为中国同欧洲贸易的中介。十四世纪起,由于封建主内讧,人民反抗,国势转弱。十四世纪末,先后败于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顿斯特伊和帖木儿,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汗国。1480年莫斯科公国独立,钦察汗国的统治遂告结束。

【海西国】 古国名。《后汉书·西域传》所载指大秦国;《新唐书·西域列传》所载指拂菻国。以其地为地中海区域大国,而又在红海、波斯湾之西,故有此称。

【莎车国】*丝绸之路大国。《逸周书·王会解》中即有其名,位置在今新疆莎车、麦盖提县境。西汉时王都在莎车城,人口16300余人。汉武帝开拓西域之后,即归西域都护府辖制。汉宣帝地节年间,乌孙公主的儿子万年为王。弟呼屠徵不服,杀万年,且阴约西域诸国叛汉。元康元年(前65年),冯奉世途经莎车,斩呼屠徵,立其兄为王。西汉末年,西域动乱,丝绸之路各国大都背叛汉朝,归属匈奴,唯莎车国王坚持属汉。天凤五年(18年),延死,子康立。东汉初,康与邻国抵抗匈奴进攻,保护汉朝都护及其他官吏、家属千余口。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河西大将军窦融按西汉制度立康为莎车王,封为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建武九年(33年),康死,弟贤代立为王。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授贤为汉大将军,而贤自称西域都护。于是葱岭以东各国基本上都受辖于贤。建武二十二年(46年),贤灭鄯善、龟兹。后又向西灭妫塞王国,俘大宛王延留,势力达到帕米尔以西。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于阗背叛莎车,莎车灭。后又复国。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西域长史班超发西域各国兵攻莎车,莎车降汉。北魏时,莎车改名为渠莎,但国势已大衰,后并于疏勒。

【曹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西域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捐毒国】丝绸之路北道小国。位置大致在今新疆乌恰县西部。丝绸之路北道从疏勒通大宛、康居,即多从此小国境内通过。西汉时自有国王,王都衍敦谷。有1100余人,380户,养兵500名。从此登上帕米尔高原北部的阿赖帕米尔,即通休循国。人民以游牧为业,属塞种。东汉以后已不见史书记载。

【犁靬】 古国名。《魏略·西戎传》:“大秦国,一号犁靬。”《后汉书·西域传》“一名犁 ”。即西亚地中海东部叙利亚、以色列、黎凡特地区。

【康国】 古国名。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见《北史》、《隋书》、《新唐书》各《西域列传》,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

【康居】 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在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 哒。

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因大食势力东进而废弃。

【婼羌】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若羌县境内。西汉时人口仅1750余人,450户,养兵500人。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无农业生产;国民口粮依靠鄯善和且末供应;但其地有铁矿,会冶铁锻造兵器,有弓箭、长矛、短刀、剑甲等。

【渠犁国】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的古代小国,地处今新疆库尔勒市境内。又译作渠黎。此国先为匈奴的属国,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附汉,人口1480人。其境地广土沃,汉武帝初通西域后即在其地设屯田校尉,率领吏士广开屯田,使其地初步得到开发。汉昭帝时,又以扜弥国王太子赖丹为校尉,屯田轮台,渠犁因近轮台,故亦在赖丹屯田范围之内。渠犁屯田对于西汉军旅的粮食供给起过重要作用。汉宣帝地节(前69-前66)中,汉朝又命车师王太子军就向渠犁移民,渠犁进一步繁荣。此后其国被焉耆所并,不复存在。

【焉耆国】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大国之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内。西汉时即臣属汉朝,国王住员渠城(一说今焉耆城西之四十里城子)。从此东可通车师国,北可至乌孙(今巩乃斯河流域),西可至疏勒。西汉时有户口4000余,东汉明帝永平末年达到15000,公元3世纪末,国力更加发展,曾经灭龟兹,称霸西域。唐朝时其王族已变为龙姓,势力达整个开都河流域。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其国信奉佛教和火袄教,国民使用焉耆语、焉耆文,风俗特点是:男人剃发,女人穿短袄,大宽裤;人死即火葬,亲属服孝7日;喜饮葡萄酒,善于音乐;地出蚕丝,但不知织绸,只以丝为丝绵。又出稻、粟、菽、麦及驼、马、牛、羊。焉耆马历有名气。

【尉头国】丝绸之路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乌什县和阿合奇县一带。西汉时约2300人,300户,养兵800名。王都在尉头谷。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等职官。南与疏勒接,但因山阻而不通。东汉国名尚存。《后汉书·西域传》疏勒条称:疏勒东北经尉头、温宿、姑墨、龟兹至焉耆。由此可知到东汉时,尉头的疆域又向南有所发展,已经地跨北道两侧,达到今柯坪以南,巴楚县图木休克以北一带。

【尉犁国】*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流域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尉犁县。此地清代称喀喇库木,又译喀喇工,设新平县。西汉时此国属西域都护府辖制,至唐朝时被焉耆国吞并,成为焉耆国的属地。

【粟特】 (Sogd)中亚细亚古国。即粟弋。即塞人。

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即索格狄亚那,Sogdiana,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属波斯帝国行省)。居民属伊朗语族,主要经营农牧业。善于商业。

首都马拉坎拉(今撒马尔罕)。公元前329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当地居民英勇抗击(斯皮泰门起义)。后相继附属于塞琉西、大夏、贵霜诸国。粟特与中国(汉朝以后)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其地即中国隋唐时期的康国一带。

【提罗卢和国】 (Djerrarah)古国名。亦译作罗和异国。故地一般以为在波斯湾内伊朗西部的阿巴丹附近。为古代西亚重要港口所在。据《新唐书·地理志》附“广州通海夷道”所述,其地有海上照明设备,指示航行方向。

【斯宾国】 (Ctesiphon)古国名。故地在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底格里斯河左岸。公元一世纪时已同中国有交通关系,见《后汉书·西域传》。

【斯加里野国】 (Sicilia)古国名。故地在今意大利西西里岛。其地有著名的火山,见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

【葛逻禄】 古族名。突厥族的一支。唐时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部落。唐显庆二年(657年),设阴山、大漠、玄池三都督府。天宝中(742—756),助回鹘争强,徙西突厥故地,统治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居民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开成五年(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破,其相极职等率十五部奔葛逻禄。北宋初,葛逻禄和回鹘等族共同建立了黑汗(哈喇汗朝)。十二世纪末,曾臣服于西辽。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葛逻禄(哈喇鲁)阿尔斯兰汗与阿里麻力王俄柴儿降蒙古,成吉思汗以公主妻之。

【黑衣大食】 公元750年阿布尔·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而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因崇尚黑色而得名。首都巴格达。在白衣大食与绿衣大食脱离后,领土包括阿拉伯帝国的东方部分。《后唐书·西戎传》和《新唐书·西域传》称黑衣大食。公元八到九世纪,封建剥削加重,人民不断反抗,以巴贝克起义规模为最大。此后王朝日趋衰落。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后灭亡。但哈里发的名义还延续到1258年。

【疏勒国】 丝绸之路北道大国。位于今新疆喀什市、疏勒、疏附、伽师一带。

西汉时有18647人,1510户,养兵2000人,王都在疏勒城(今喀什市)。商业已很繁盛,有贸易市场。东汉时国力发展,兵力达到30000余人。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匈奴唆使龟兹攻疏勒,杀其国王,派兜题为疏勒王。

当年冬,班超间道至疏勒,捉兜题,扶持原国王成之侄忠为王。从此,疏勒便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疏勒王忠听从莎车王的教唆,背叛班超,并引康居兵入境,在乌即城与班超对抗。班超用外交手段说退康居兵,忠又降班超。章和元年(87年),忠又向康居借兵叛乱,班超遂杀忠。

东汉安帝元初年间,疏勒王安国流放其舅臣磐到大月氏。安国死后,臣磐请大月氏王派兵护送他归国夺位。

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顺帝拜臣磐为汉大都尉。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臣磐被叔父和得所杀,和得反汉,东汉无法控制。东汉以后,疏勒与晋、北魏、隋等各政权均保持密切关系。

唐朝时,疏勒国尚存,国王姓裴,其统治范围包括汉朝时期的莎车、捐毒、休循等。国名又称佉沙。王号“阿摩支”,养兵2000人,国人信仰拜火祆教。

贞观九年(635年)始与唐朝来往。上元二年(675年),唐朝在疏勒置都督府。仪凤二年(677年)被吐蕃征服,10年后被唐夺回。10世纪中,伊斯兰教传入,疏勒国灭亡。

【鲁迷】 (Rūm)后罗马国,罗姆国。

一般以为即芦眉国的异译,指土耳其帝国。

自公元1524年至1554年(明嘉靖三年至三十三年)曾五次遣使至中国,有友好往来。《明史·西域列传》有专条记述。

【温宿国】 塔里木盆地的古代小国,位于今新疆温宿县境内。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臣属汉朝,后归西域都护府辖制。其王所在都城称温宿城。从此向北有小道,过天山可到乌孙国的王都赤谷城。西汉末被姑墨国吞并,北魏时其地尽归龟兹。

   【拨换城】西域古城名,在今新疆温宿县境,魏晋时期又名跋禄迦、亟墨。唐代称威戎、姑墨州。东通龟兹,西到疏勒,西北至碎叶,西南可达于阗,故常为兵家所必争。汉朝曾在此屯田,以巩固丝绸之路的北道;北魏时被龟兹国占领。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阿史那社尔平龟兹后,唐朝即在此设立姑墨州。中宗景龙二年(708)遭突骑施的进攻,唐将牛师奖等战死于其地。

    【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方。建都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居民从事游牧。窝阔台孙海都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失败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并入察合台汗国。

    【犍陀罗】 (Gāndhāra)又作乾陀罗或健驮逻。古印度地名,亦国名。相当于今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遣僧人来此转布佛教,渐形成犍陀罗式的佛教艺术。公元一世纪大月氏入主其地。公元二世纪初贵霜王朝强盛时期,成为迦腻色迦王统治的中心;首都布路沙布罗(即富楼沙,今白沙瓦)当建于此时。后贵霜势衰,又为 哒人(白匈奴)所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称犍陀罗“东西千余里,南北八百余里”。

    【楼兰】 丝绸之路古国名,其位置在新疆若羌县境内,所领范围围绕罗布泊,北到古代的孔雀河河道,南至今米兰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东通敦煌,西限流沙,王都扜泥城。其国经济以游牧为主,产驴、马、骆驼,会制作兵器。

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屡派使节至西域各国,楼兰地当交通要冲,因供给使者而感烦累,故与姑师经常劫掠汉使。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派赵破奴击车师,赵破奴先至楼兰,俘其王,楼兰首次降汉。但尔后的三四十年间,对汉朝仍持首鼠两端,多次留难汉使,梗阻丝绸之路。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汉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刺杀楼兰王尝(一作安)归,另立尝归之弟为王,且令将都城南迁,改国名,颁印绶。从此,楼兰国的国名被废弃。考古发现证明楼兰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在此居住,从事生产。改国名后,即以“鄯善国”的名称又延续了近500年之久。属西域都护时,有14100人,1570户,养兵2912人。

    【蒙奇】 古国名。东汉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西域都护后,和东汉建立交通关系。或以为即当时安息国家东部Margiana地区(相当于土库曼东南部马里附近一带)的音译。

    【蒙古四大汗国】 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成吉思汗西征(1219—1224年)后,把所征服地区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封地(蒙语“兀鲁思”),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蒙哥汗命其弟旭烈兀西征伊朗各地,又建立了伊儿汗国。这些封地初为蒙古统一政权管辖下的组成部分,后分别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十四到十五世纪间,各汗国在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相互兼并的战争中先后灭亡。

    【窣利】(Sūlika)古地区名。东晋时译作修利,唐译作窣利。或以为即东汉时之栗弋(“栗”疑为“粟”之误),晋时之粟弋,北朝时之粟特。据《大唐西域记》第一卷所述,其地东起素叶水城(故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城〔Tokmak〕附近),西至羯霜那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东南部沙赫里夏勃兹附近)。人民善于经商,对古代东西方文化及文化交流曾起过重要作用。唐显庆二年(657年)设蒙池都护府后,此一地区皆在安西都护府辖境内。古代窣利语(亦称粟特语)文字近年业已发现。

    【蒲犁国】丝绸之路葱岭险道的小国。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王都在蒲犁城,今塔什库尔干县城东北面的“石头城”遗址即是。西汉时有5000人,650户,养兵2000人。国王下设侯、都尉二职官。民俗与子合国相同,谷物靠莎车国供应。

地处高寒山区,可供居民生息繁衍的地方最低在海拔3700米上下。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均需经过这个小国,《汉书·西域传》所谓的“身热头痛之坂”即指国境南面的喀喇昆仑山东麓,海拔5000米左右。

过此即可进入印度河河谷或瓦罕走廊。南北朝时,其国名改为“渴盘陀”。又作“喝盘陀”、“汉陀”、“渴馆檀”、“渴罗陀“。《大唐西域记》又作“朅(qiè)盘陀”。唐代时,其王为疏勒人。贞观九年(635)开始与唐朝接触。开元年间,唐在其境置葱岭守捉。从北魏至唐,此国在帕米尔高原上一直为势力最大的国家,兵力曾一度威胁到 宾。唐朝以后被疏勒国吞并。

    【察合台汗国】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仅占有西辽旧地。十四世纪初年,合并了窝阔台的封地,遂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东地方,初建都阿立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居民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营牧业。后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在1370年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部分裂为若干小国,先后灭亡。

    【鄯善国】“丝绸之路”小国,系由楼兰国改名迁都而来。位于今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西面和西南面。西汉时有14000余人,1570余户;养兵2900余人。国王之下有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其国土大部为沙漠,可耕地少,国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出产驴、马、骆驼、玉石及芦苇、红柳、梧桐、白草等;会冶铁铸造兵器。

元凤四年(前77年),汉朝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尝(又作安)归,立其弟尉屠耆为王,并改其国名为“鄯善”。1世纪时国势更强,与于阗国称雄于南道。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常臣属于曹魏、晋及前凉、北凉、前秦。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万度归击鄯善,俘其王真达,以鄯善为镇。鄯善国灭亡。

    【精绝国】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小国,西汉时有人口3360余人,480户,养兵500人,其王都为精绝城。精绝城的位置,一说在今新疆民丰县东境的安迪尔河下游,一说在今民丰县正北之尼雅遗址。东汉时,精绝被鄯善并吞,国遂绝。

    【罽宾国】即克什米尔国。古代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小国之一,位于今阿富汗东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西北部。

势力最强盛时,喀布尔河和印度河的上游地区均在其版图之内。今阿富汗喀布尔市、加兹尼城皆为其重要城市。中国史籍《汉书·西域传》译为罽宾,《新唐书·西域传》译为个(gè)失蜜或迦湿弥逻,《元秘史》译为客失迷儿,《续高僧传·阇(shè)那崛多传》译为迦臂施。印度的《孔雀王经》称之为迦毗尸,《希腊古地志》称作迦斯毗拉衣。因为境内有兴都库什山、喀布尔河及印度河上游的巨大河谷,因而交通艰险,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危险地段之一。中国求法僧人法显、宋云、玄奘等均曾经其地。

  【黠戛斯】 即吉尔吉斯族。古族名。汉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俄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

【可萨国】可萨来自回纥中的葛萨部,欧洲人称之为哈扎尔人。可萨汗国又译卡赞王国或称库曼王国,大约740年可萨可汗信奉犹太教,即《新唐书》所称的突厥可萨部,是中世纪唯一以犹太教为国教的王国,也是唐代长安城犹太人的主要来源地。克里米亚从前称可萨利亚,很多民族称呼里海为可萨海。可萨汗国在1030年受东方罗马与基辅罗斯攻击下亡国。他们的故地被钦察人占据

可萨汗国

​【粟弋】

  粟弋,後魏通焉,在葱岭西,大国,一名粟特,一名特拘梦。出好马、牛、羊、蒲萄诸果,出美蒲萄酒,其土地水美故也。出大禾,高丈馀,子如胡豆。在安息北五千里,附庸小国四百馀城。太武时,遣使朝贡。(《文献通考》)

粟特人,是属于伊朗人种的中亚古族,在中国史籍中又称昭武九姓、九生胡、杂种胡、粟特胡等。粟特人原居住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粟特人长期受周边的强大外族势力所控制,早先服属于大夏,后又听命于大月氏。魏晋时期建立了粟特国。南朝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大约公元五世纪以后,粟特国逐渐衰落,粟特地自分裂为许多小国,“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燖、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粟特商人则被称为“昭武九姓胡商。

Sogdiana,位于葱岭西方之西域古国名,又作粟弋。

此为俄属土耳其斯坦最肥沃之地,以撒马尔干(Samarkand)为首邑,住民擅于商贾,夙即往来于东西诸国之间。

前汉时属于北方之康居国;后汉初年,大月氏兴起,粟特乃归附之;至南北朝属于康国。南北朝以后之粟特,联合六国或九国而成立一王国,以昭武(Chub)为姓,称为六姓昭武,或九姓昭武。 

据传,此地早已有佛教传播。据北史及隋书西域列传第四十八、唐书西域列传第一四六下等载,此地有祆、佛二教之风行。然此地于玄奘到达之前,佛教大衰,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二飒秣建国条载,其国之王、民皆以事火为道,玄奘至,乃教化之,遂归依佛教。又梁高僧传卷一、卷十三、续高僧传卷二十六、广弘明集卷二十三、宋高僧传卷五、六学僧传卷二十七等载,传闻三国吴之康僧会、东晋支昙谛、隋代智嶷、唐代法藏等人为康居人,或其祖先为康居人;又如后汉康孟详与康巨、魏康僧铠、晋代康法遂与康僧渊等人,皆冠有康姓,亦可推定皆出于此地,或与此地有密切关系。

粟特语(Sogdian)为中世纪波斯语的方言之一,为中亚、蒙古与我国内地间之一种国际语言。又由粟特语所翻译之佛经,于史坦因(A.Stein)之 Serindia, vol. Ⅱ 发表者,列举有莲华如意珠陀罗尼经(梵Padmacinta^man!i dha^ran!i^ -su^tra )、青颈陀罗尼(梵Ni^lakan!t!ha -dha^ran!i^ )、维摩诘所说经(梵Vimalaki^rti -nirdes/a )、尾施缚多罗本生(巴Vessantara-ja^taka )及其他若干未详之经典等。又哥祈尔(R. Gauthiot)亦刊布长爪梵志请问经(Le su^tra du religieux Ongles-longs:Me/moires de la Socie/te/ du Linguistique, 1912),并与伯希和(P. Pelliot)共刊行善恶因果经(Le su^tra des causes et des effets:Mission Pelliot en Asie Centrale,Ⅱ. 1920~1929)。以上主要系史坦因、伯希和于敦煌千佛洞所搜集者。另据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载,迦毕试国般若三藏与大秦寺波斯僧景净共译之胡本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亦疑系粟特语经典。[大唐西域记卷一跋禄迦国条、慧超往五天竺国传、后汉书西域传第七十八、通典卷一九三、文献通考卷三三八、粟特国考(白鸟库吉,东洋学报第十四之四)、西域佛教の研究(羽溪了谛,宗教研究特辑号)]

粟特犹太商路

根据史料和出土粟特人古信札,我们可以描绘出3—4世纪粟特商人入华的路线图: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经于阗、楼兰入敦煌,再由敦煌出发,经酒泉、姑臧、金城进入中原。粟特人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东沿天山南麓或北麓通往中原,南抵阿富汗、印度,西接波斯,西北直通欧洲腹地。发达的商业促成了粟特各城市的富有和繁华,催生了贵族和骑士阶层,也一度成为佛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谐共存的地区。

【乌弋山离】西域古国名。又作乌弋。东汉时名排持(《西域图考》云在今波斯国南境、给尔满、法尔斯等地)。不属都护。人口众多,为西域大国。国有小君长,役属于安息。其人善魔术,俗仁爱不杀。地暑热平坦,种植水稻。农业、园艺业发达。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饮食、宫室、市列、货币、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特产桃拔(鹿科动物)、狮子、犀牛。喜金银饰杖。钱币文为人头,幕为骑马。

【哈烈】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波斯名阿里雅。为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近代西方伪史称之为亚历山大里亚。

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山离。《汉书·陈汤传》讹为山离乌弋。《后汉书·西域传》改名排持。《魏略·西戎传》:乌弋,一名排特。中世纪时名义利,与汉译名“也里”相近;又名哈利或海利,与“哈烈”近似。

东西方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地。1381年,帖木儿占领哈烈,1397年封其第四子沙哈鲁(1377—1447)于呼罗珊,驻哈烈城。1417年,沙哈鲁重新统一帖木儿帝国,以此地为都城。哈烈成为灿烂的波斯文化中心。

明史·西域传》之哈烈,实指从沙哈鲁统治时代起的帖木儿王朝。其国在西域最强大。诸国使并至,皆序哈烈于首。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明朝与哈烈曾多次互派使节。沙哈鲁死后,帖木儿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与中国的往来趋于停顿。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灭帖木儿王朝,哈烈同明朝的联系终止。

【大秦​】古西亚北非大国名,以sina得名。sina,秦也,西方称中国亦为sina(支那),西亚sina即西奈,古代包括西奈半岛以及黎凡特、叙利亚地区。

《文献通考》:

大秦一名犁靬(靬,居言反。一云前汉时犁靬国也),後汉时始通焉。其国在西海之西,亦云海西国。其王治安都城,宫室皆以水精为柱。

从条支西度海曲万里,去长安盖四万里。其国平正,人居星布。

其地东西南北各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西有大海,海西有迟散城。王城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人皆髦头,而衣文绣,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又十里一亭,三十里一堠,一如中州。

地多师子,遮害行旅,不百馀人持兵器,辄为所食。伤其王无常人,皆循立贤者,有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无怨。

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或曰本中国人也。玉有骇鸡犀(《抱朴子》云:"通天犀有一白理如綖者,以盛米,置群鸡中,欲啄米,至辄惊去,故南人名为骇鸡也。"),合会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土多金银奇宝,夜光璧、明月珠、琥珀、琉璃、神龟、白马朱髦、玳瑁、元熊、赤螭、辟毒鼠、大贝、车渠(《广雅》云:"车渠,石,似玉。")、玛瑙(石似玉)。賨出西海,有养者,似狗,多力,犷恶(賨,藏宗反)。北附庸小邑有羊羔,自然生於土中,候其欲萌,筑墙护之,恐兽所食也,其脐与地连,割之绝则死,击物惊之,乃惊鸣,遂绝,逐水草,无群。又有木难,金翅鸟,口中结沬所成碧色珠也,土人珍之(曹子建诗云:"珊瑚间木难。")。

有幻人,能额上为炎烬,手中作江湖,举足而珠玉自堕,开口则幡眊乱出(前汉武帝遣使至安息,安息献犁靬幻人二,皆蹙眉峭鼻乱髪拳鬓,长四尺五寸。眊,人忘反)。有织成细布,言用水羊毛,名曰海西布,作氍〈叟毛〉、〈翕毛〉〈登毛〉罽帐之属,其色又鲜於海东诸国所作也。

又常利得中国缣素,解以为胡绫绀纹。数与安息诸胡交市於海中。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行到珊湖洲,水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大秦人常乘大舶,载铁网,令水工没,先入视之,可下网乃下。初生白,而渐渐似苗坼甲,历一岁许出网目间,变作黄色,支格交错,高极三四尺,大者围尺馀,三年色乃赤好。复视之,知可采,便以铁钞发其根,乃以索系网,使人於舶上绞车举出。还国理截,恣意所作。若失时不举,便蠹败。

其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其人质直,市无二价。榖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於汉,而安息欲以汉缯采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又涂经大海,商客往来皆赍三岁粮,是以至者稀。

桓帝元熹初,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隐之。至晋武帝大康中,其王遣使贡献,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处,几於日所入也(《外国图》云:"从喁巨北,有国名大秦。其种长大,身丈五六尺。"

杜环《行经记》云:"拂菻国在苫国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好饮酒,尚乾饼,多工巧,善织络。或有俘在诸国,守死不改乡风。琉璃妙者,天下莫比。

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千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大食相御。西枕西海,南枕南海,北接可萨突厥。

西海中有市,客主同和,我往则彼去,彼来则我归。卖者陈之於前,买者酬之於後,皆以其直置诸物傍,待领直然後收物,名曰"鬼市"。


【波斯】

波斯,後魏时通焉,在达曷水之西,都宿利城(《後周史》云苏利城,《隋史》云苏蔺城,记录音讹,其实一也)。

有河经其城中南流,即条支之故地也,大月氐之别种。其先有波斯匿王,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因为国号焉。王姓波斯。户十馀万。东去中国万馀里,西去海数百里,东南去穆国四千馀里,西北至拂菻四千五百里。

有楼观、屋宇、佛寺。城西十五里有土山,山周回高大,其势连接甚远,中有鹫鸟啖羊,土人极以为患。其王坐金羊座,戴金花冠,衣锦袍,织成帔,饰以真珠宝物。其俗:丈夫翦髪,戴白皮帽,贯头衫,两肩近下开之,并布布帔,缘以织成;妇人服大衫,披大帔,仍贯五色珠,络之於膊。王即位以後,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於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众乃共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馀子各出就边任,兄弟更不相见也。

国人号王曰"醫囋"(才割反),妃曰"防陟率",王之诸子曰"杀野"。其刑法:重罪悬诸竿,射而杀之;次则系狱,新王立,乃释之。赋税准地输银钱。

事火神、天神。婚合不择尊卑。於诸夷中最为醜秽。死者多弃尸於山,一月治服。城外有人别居,唯知丧葬之事,号为不净人,若入城市,摇铃自别。以六月为岁首,气候暑热,家自藏冰。其地多砂碛,引水溉灌。其五榖及禽兽与中州略同,唯无稻、黍。土出名马及驼,富室至有数千头者。出象、师子,多良犬。

有大鸟形如橐驼,有两翼,飞而不能高,食草与肉,亦能啖火。有大鸟卵、真珠、玻璃、珊瑚、琉璃、玛瑙、水精、瑟瑟、金、银、鍮石、金刚、火齐、铜、锡、镔铁、朱砂、水银、锦、叠、细布、氍毹、〈翕毛〉〈登毛〉、护那、越诺布、金缕织成、赤麖皮、薰陆、郁金、苏合、青水等香、胡椒、荜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黎勒、无食子、盐绿、雌黄。又有优钵昙花,鲜华可爱。地有咸池。

俗尊右下左,祠天地日月水火。战乘象,一象士百人,负则尽杀。叛者铁灼其舌,疮白为直,黑为曲。魏神龟中,其国遣使上书贡物,云:"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敬拜。"朝廷嘉纳之。自此每使朝献。恭帝二年,其王又遣使献方物。梁中大通二年,始通江左,遣使献佛牙。隋炀帝时,遣雲骑尉李昱使通波斯,寻有使随昱贡方物。隋末,西突厥叶护可汗讨残其国

而不能有。唐贞观十二年,遣使朝贡,又献活褥蛇,状类鼠,色正青,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後其王为大酋所逐,大食复攻之,遣使告难,高宗以远不可师,谢遣。龙朔初,又诉为大食所侵,时天子遣使到西域分置州县,以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拜其王为都督,俄为大食所灭,虽不能国,咸亨中犹入朝,授右武卫将军,死。始,其子泥涅师为质,调露元年,诏裴行俭将兵护还,将复王其国,以道远,至安西碎叶,行俭还,泥涅师因客吐火罗二十年,部落益离散。景龙初,复来朝,授左威卫将军。病死,西部独存。

开元、天宝间,遣使者十辈献玛瑙床、火毛绣舞筵。乾元初,从大食袭广州,焚仓库庐舍,浮海走。大历时,复来献。又有陀拔斯单者,或曰陀拔萨惮。其国三面阻山,北濒小海,居婆里城,世为波斯东大将。波斯灭,不能臣大食。

天宝五载,王忽鲁汗遣使入朝,封为归信王。後八年,遣子自会罗来朝,拜右武卫员外中郎将,赐紫袍、金鱼、留宿卫。为黑衣大食所灭。贞观後,远小国君遣使来朝献,有司未尝参考本末者,今附之左方。曰火辞弥,与波斯接。贞观十八年,与摩罗游使者偕朝。二十一年,有健达王献佛土菜,茎五叶,赤华紫须。

龙朔元年,多福王难婆脩疆宜说遣使者来朝。总章元年,有末陀提王,开元五年,有习阿萨般王安杀,并遣使来朝贡。

七年,诃毗施王撩塞因吐火罗大酋罗摩献狮子、五色鹦鹉。天宝时来朝者,曰俱烂那,曰舍摩,曰威远,曰苏吉利发屋阑,曰苏利息单,曰建成,曰新城,曰俱位,凡八国。俱位,或曰商弥。治阿赊〈風日〉师多城,在大雪山、勃律河北。地寒,有五榖,蒲萄、石榴,冬窟室。国人常助小勃律为中国候。新城之国,在石东北赢百里。有弩室羯城,亦曰新城,曰小石国城,後为葛逻禄所并。

【吐火罗】

吐火罗,一名土壑宜,後魏时吐呼罗国也,隋时通焉。都葱岭西五百里,在乌浒河南,即妫水也。与挹怛杂居。胜兵十万人,皆习战。

俗奉佛,多男,少妇人,故兄弟通室。妇人五夫,则首戴五角,十夫戴十角。男子无兄弟者,则与他人结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终身无妇矣。生子属其长兄。被服、文字与于阗略同。

城北有玻璃山,南崖穴中有神马,国人每牧马於其侧,时产名驹,皆汗血焉。其北界则汉时大宛之地,南去旧国千七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七百里。

大业中遣使来贡。唐初,属西突厥。高宗永徽初,遣使献大鸟,高七尺,其色元,足如驼,鼓趐而行,日三百里,能啖铁,夷俗谓驼鸟。龙朔元年,吐火罗置州县,使王名远进《西域图记》,并请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十六国分置都督府,及州八十、县一百、军府一百二十六,仍於吐火罗立碑以纪圣德,帝从之。

开元、天宝间,数献马、骡、异药、乾陀婆罗二百品、红碧玻璃,乃册其君骨咄禄顿达度为吐火罗叶护、挹怛王。其後邻胡羯师谋引吐蕃攻吐火罗,於是叶护失里忙伽罗丐安西兵助讨,帝为出师破之。乾元初,与西域九国发兵为天子讨贼,肃宗诏隶朔方行营。

拂菻

拂菻国南东至灭力沙,北至海,皆四十程。西至海三十程。东自西大食及于阗、回纥、达靼青唐,乃抵中国。

历代未尝朝贡,至宋元丰四年十月,其王灭力沙灵改撒始遣大首领你厮都令厮孟判来献鞍马、刀剑、真珠,言其国地甚寒,土屋无瓦。产金、银、珠、胡锦、牛、羊、马、独峰驼、梨、杏、千年枣、巴榄、粟、麦,以蒲萄酿酒,乐有箜篌、胡琴、小筚篥、偏鼓。王服红黄衣,以金线织丝布缠头,岁三月则诣佛寺,坐红床,使人舁之。

贵人如王之服,或青绿、绯白、粉红、紫褐,并缠头跨马。城市田野皆有首领主之,每岁为夏秋两得俸,给金、钱、锦、榖、帛,以治事大小为差。刑罚罪轻者杖数百,重者至二百,大罪则盛以毛囊投诸海。不尚斗战,邻国小有争,但以文字往来相诘问,事大亦出兵。

铸金银为钱,无穿孔,面凿弥勒佛,皆为王名。禁民私造。元祐六年,其使两至,诏刖赐其王帛二百疋、白金饼、对衣、金束帶。

按:《唐史》有拂菻国,以为即古大秦也。然大秦自後汉始通中国,历晋、唐贡献不废,而宋四朝史《拂菻传》,则以为其国历代未尝朝贡,至元丰时始遣使入献方物。今以二史、两《拂菻传》参之,唐传言其国西濒大海,宋传则言西至海尚三十程,而馀界亦龃龉不合。土产风俗亦不同,恐是其名偶同而非大秦也。今故以唐之拂菻附入大秦,而此拂菻自为一国云。

高附(喀布尔)

  高附,後汉时通焉,在大月氐西南,亦大国也。

其俗似天竺,而弱,易服。善贾贩,内富於财。所属无常,天竺、罽宾、安息三国强即得之,弱则失之(《後汉史》云:"先未尝属月氐。《前汉书》以为五翕侯数,误矣。後属安息。及月氐破安息,始得高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