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第三节
【原文】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
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唯)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去。"
惠能退至后院。
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何按】
此节所论非常重要。涉及到四大问题:
一众生是否平等?
二野蛮人能否成佛?
三佛性是在人心中还是在外界?
四人靠自力能否成佛?
【注释】
獦獠:音同“葛僚”,南蛮族名,即今之仡佬族。
《新唐书·南蛮》:“戎、泸间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持牌而战,奉酋帅为王,号曰婆能,出入前后植旗。”
当时中原人看闽粤人多为葛獠,獠,野蛮也。
《魏书》《獠传》:“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只,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好相杀害,多不敢远行,能卧水底持刀剌鱼。”
“葛獠”,《元和郡县志》卷3广锦州洛甫县条”作“仡僚”,其余诸种文献或作“狍猪”,或作“狺獠”,或作“土獠”,或作“秃老”,论者谓皆乃今仡佬族称同音异写。
和尚:梵语音译,相当于今语师傅。
尚通上,上人也,本是梵地尊称老师之语。
中国佛教中,是对僧人的尊称。后来尊义渐减。
作务:干活,劳动。
福田:好像种田。古者宗社祠堂之田曰福田,须社员义务力耕,收获归公。行善事,也如种福田。
根性大利:根性乃中土佛教唯识宗重要范畴,出梵语。
根为能生之义;性指习惯、习性而言。
人心有生善业或生恶业之力,故称根性。
根为先天,性为后天。《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能生为根,数习成性。
佛教讲慧根,即心中有信佛的因子。
大利,指领悟快。
槽厂,即糟厂,酒厂也。
行者:方丈的侍者,此指管理杂务的僧官。
破柴,砍柴。踏碓:碓是舂米木槌,须用脚踩,扬起而落下,反反复复,木槌将稻碾为米,即踏碓。皆体力粗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