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疑(1 )
【原文】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
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刺史又问曰:
“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
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
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
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
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何按】
本节要义:
1、求福是求福报并非建立功德。
2、功与德不同。)
3、迷(痴迷)人念佛求生于“彼”(天堂),悟(明白)人自净其“心”(心灵)。
4、西土不在远方,而在人之自心中。
5、佛也不在远方,在人心中。
6、净土亦不在天上,在人心中。
决疑(2 )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除人我,须弥倒;
去邪心,海水竭;
烦恼无,波浪灭;
毒害忘,鱼龙绝。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
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
唱言:
“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
“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
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何按】
这一节十分通俗,主旨讲:信佛不用出家,在家修持,做个好人,就是修行。“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惠能的“无相颂”所宣言实际十分浅显,主要对象是善男信女,就是后世所谓“人间佛教”的意义。
要言之,即:以平常心,做平常人,行平常事,忠孝诚敬,就是奉行佛道。“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由此可知,佛教至于禅宗六祖,可以说彻底走出殿堂、高台、圣坛,而大众化、世俗化、日常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