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黄世殊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20) 十二、经学-6

0
0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伯兮(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妇人思念丈夫的诗。

《诗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笺》:“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疏》:“此言过时者,谓三月一时。《谷梁传•隐公五年》:‘伐不逾时。’古者师出不逾时,所以厚民之性也。此叙妇人所思之由。《经》陈所思之辞,皆由行役过时之所致。”陈奂案:“事在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卫宣公十二年也,王,周桓王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有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十分幽默的诗。

狐,谐“孤”音。表现单身汉男子希望娶女而贫穷。裳、带、服皆为象征物,象征配偶也。

古说亦以为男子思女之作也。毛传:“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王先谦谓:“男有室,女有家。是诗本兼男、女言。”

《诗序》:“《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这是一首怨女思婚之诗。乱世男女失时婚配,因此,应婚而未嫁的女子,以诗抒情。《诗集传》:“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故托言有狐独行,而忧其无裳也。”此所谓寡妇思再嫁,亦属于男女失时之类,皆人情之常,不能仅指寡妇而已。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木瓜(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又有人以为这是男女双方定情之诗。

《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疏》:“有狄之败,懿公时也。至戴公,为宋桓公迎而立之,出处于漕,后即为齐公子无亏所救。戴公卒,文公立,齐桓公又城楚丘以封之。则戴也、文也,皆为齐所救而封之也。”

孔子、贾谊则皆以此诗为有喻君臣政治关系的象征性涵义。(说详王先谦。)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西周时期周王朝有两个王城,即两个京都,一是西都镐京,一是东都雒(通洛)邑。

三家诗学者认为《王风》是王畿之风。古代称王城四周的地域为“王畿”,即洛邑。《王风》共十篇。所谓《王风》,乃是属于东迁以后的诗篇。《王风》作品的产生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孟县、沁阳、偃师、巩县、温县一带。

崔述说:“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读诗偶识》)这正是《王风》的历史背景。表现在诗中,如《黍离》、《扬之水》、《兔爰》、《葛藟》、《君子于役》等,多带有离乱悲凉的气氛。

《黍离》郑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王城,谓之东周。幽王乱而西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郑玄《毛诗谱》又说:“平王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为王国之变风。”

 吴季札论王风,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黍离(走在故宫的废墟上)(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在西周故城废墟上怀念故国的诗篇。传说为作者的尹吉甫,见西周昔日的王宫长满了杂草,不胜悲愤之感。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有我好(子)兮。”与此诗有同工之妙。

 《毛传》:“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疏》:“(周之大夫)言“过故宗庙”,则是有所适,因过旧墟,非故诣(址)宗周也。周室颠覆,正谓幽王之乱,王室覆灭,致使东迁洛邑,丧其旧都,虽作在平王之时,而志恨幽王之败,但主伤宫室生黍稷,非是追刺幽王,故为平王诗耳。又宗周丧灭,非平王之咎,故不刺平王也。‘彷徨不忍去’,叙其作诗之意,未必即在宗周而作也。言宗周宫室尽为禾黍。”

 何按:《太平御览》九百九十三羽族部引陈思王《令禽恶鸟论》曰:“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

 《韩说》曰:“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论此诗曰:“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及有纤芥,放逐孝子。”清人胡承珙云:“尹吉甫在宣王时,尚是西周,不应其诗列于东都。”王先谦说:“吉甫放逐伯奇出亡,自是东周之事,年岁久远无考。及平王东迁,伯封过之,求兄不得,揣其已殁,忧而作是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 君子于役(夫君去服役)(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妇人怀念行役中夫君的忧思之诗。

《诗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诗集传》:“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曰:‘君子行役,不知其反还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鸡则栖于埘矣,日则夕矣,牛羊则下来矣。是则畜产出入,尚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

 汉代班彪《北征赋》:“日晻晻其将落暮,睹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正为此诗写照。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君子阳阳(君子喜洋洋)(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隐者之诗。

 《诗序》:“《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扬之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扬之水”,曲牌,三百篇中有三篇。《毛序》:“《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其实这是一首戌卒思念情人的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中谷有蓷(益母草)(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被遗弃妇女的自伤之诗。

《诗序》:“《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疏》:“平王之时,民人夫妇之恩,日日益以衰薄,虽薄未至弃绝,遭遇凶年饥馑,遂室家相离弃耳。是其风俗衰败,故作此诗以闵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兔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感时悲怀之诗。

《诗序》:“《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笺》:“不乐其生者,寐不欲觉之谓也。”这是一篇士大夫处于乱世,厌世伤感的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葛藟(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齐说》曰:“葛藟蒙棘,华不得实,谗言乱政,使恩壅塞。”《左传•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引此诗:“(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此,况国君乎?”

《诗序》:“《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采葛(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傅斯年《诗经讲义》谓此诗曰:“男女相思之歌。”其说是也。

《诗集传》:“《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诗序》:“《采葛》,惧谗也。”《笺》:“桓公之时,政事不明,臣无大小,使出者则为谗人所毁,故惧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大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为夫妇殉节之诗。

 《列女传•贞顺篇》:“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夫义动君子,利动小人。息君夫人不为利动矣。诗云:‘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此之谓也。颂曰:楚虏息君,纳其适妃,夫人持固,弥久不衰,作诗同穴,思故忘新,遂死不顾,列于贞贤。”

《诗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此诗为刺淫奔者之词。《诗集传》:“周衰,大夫犹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丘中有麻(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

《诗集传》:“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不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然而来乎?”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郑风》计二十一篇。

  郑,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即郑恒公,其地在今陕西华县东。恒公于周为上卿,犬戎入侵,杀周幽王和恒公。周平王东迁后,公元前770年,恒公子武公亦东迁,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建立郑国。其后庄公继位,为春秋初之强国。

《汉书•地理志》:“新郑,《诗》郑风,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姊,食溱、洧焉。土陋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

《郑风》其有事实可考者为《清人》。《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按郑文公元年,当鲁庄公二十二年,周惠王五年。郑文公四十五年,当鲁僖公三十二年,周襄王二十四年。故知此诗之作,当在东周时代。

《诗序》云:“《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境,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

 又《缁衣》,有言为郑武公事者。又《叔于田》、《大叔于田》二首,有言为郑共叔段的事,又有言叔伯为通名。如以为系叔段之事,则系在郑庄公时代,也系东周作品。

 总之,《郑风》多系东周以后作品,乃孔子时代之流行乐歌也,轻慢动听。

《史记•乐书》:“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韂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趣数烦志,齐音骜辟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缁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夫人劝丈夫节俭朴素的诗。

《诗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笺》:“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教,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诗。

《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缁衣。’”此言衣缁衣者,贤者也,宜长为国君,其衣敝,我愿改制授之,以新衣是其好贤,欲其贵人之甚也。郑(玄)注《礼》时,治三家诗,三家皆以此诗美武公,无异说。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将仲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写女子对所恋的男子既羞且爱的心情。

民族学家考察云南纳西族母系社会有所谓“走访婚”(使用“婚”这个词是不妥的,婚姻制度当时尚未形成,实际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类型)。本诗中将仲子欲来“走访”这位姑娘,而受到她的拒绝,似表明这种“走访”性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正处在由情人式的关系走向夫妻制度的正式婚姻关系的演变中。

《诗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与此诗之内容根本不着边际。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叔于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歌颂小叔(丈夫之弟)的偷情之诗。

《诗序》:“《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叔,指太叔段,与上章《将仲子》的“叔”字同意。诗中所云“美且仁、美且好、美且武”等词,都是夸大“叔”之词。实际是庄公纵弟横行,以成其恶,而后除之。公子吕未揣庄公之意,说“欲与太叔,臣其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其后太叔卒为庄公所驱除,而流于陈。

或说,这是一首情诗。写一个女子赞美所钟情的男子。叔,对男子的美称,非特指一人而已。《诗集传》:“段不义而得众……虽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除其人外)是以若无人耳。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大叔于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写勇士(大叔)焚田围猎。古之围猎,先焚草以驱兽,而后射捕之。

《诗序》:“《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与上章《将仲子》同意。

 旧说,这首诗是上篇《叔于田》的姊妹篇。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清人(情人)(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忆念一位戌边的武士、情人,作诗颂之。

《齐说》曰:“清人高子,久屯外野,逍遥不归,思我慈母。”又曰:“慈母望子,遥思不已,久客外野,我心悲苦。”《鲁》、《韩》无异义。则以为诗叙母子之情,谬。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羔裘(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本篇赞颂一位执政君子。

《诗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实际这是美郑文公之诗。三家无异议。《疏》:“下篇《遵大路》之序,犹言庄公,则此庄公诗也。故言庄公以明之,以桓公之世,朝多贤者,陵迟自庄公为始,故言自也。”

《诗集传》:“羔裘,大夫服也。如濡,润泽也。洵,信。直,顺。侯,美也。其,语助辞。舍,处。渝、变也。言此羔裘润泽,毛顺而美。彼服此者,当生死之际、又能以身居其所受之理而不可夺。盖美其大夫之词,然不知其所指矣。”

《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子产赋《羔裘》。”诗中有赞美之词,谓:“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司直,邦之彦兮。”子产借此以赞美韩起(即宣子)。因为这是郑诗,原以赞美郑国自己的贤者。因之,郑之君臣贤者甚多,所指非一。正如朱子所说“不知其所指”。因郑诗,指郑人无误。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遵大路(沿着大路)(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情人临别送行之诗。

《诗集传》:“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掺其袪而留之曰:‘子无恶我而不留,故归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亦男女相悦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女曰鸡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中描写一个猎手与情人的问答。此诗似与走访婚俗有关,昏夜而来,黎明即去。

《诗序》:“《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悦德而好色也。”《疏》:“作女曰鸡鸣诗者,刺不说德也。以庄公之时,朝廷之士,不悦有德之君子,故作此诗。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此说不确。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有女同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

《诗集传》:“此疑亦淫奔之诗,言所与同车之女,其美如此,而又叹之曰,彼美之孟姜,信美矣,而又都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山有扶苏(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篇女子戏谑男子的情诗。

《诗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笺》:“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不知所云!

【注释提要】

 ●扶苏, 扶余,即扶桑。

 ●子都、子充,皆古美男子名。

 ●子都为郑人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萚兮(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闻一多说:“风喻男,萚喻女,上女指萚(即女自指),下女指叔伯,女称夫曰叔伯。要,会也,歌者,以声相会和相和。”

《诗集传》:“萚,木槁而将落者也。女,指萚而言也。叔伯,男子之字也。予,女子自予也。女,叔伯也。此淫女之词。言萚兮萚兮,则风将吹女矣。叔兮伯兮,则盍倡予,而予将和女矣。”《类篇》:“萚,竹皮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狡童(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戏谑男子之词。

《诗集传》:“此亦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言悦己者众。予虽见绝,未至使我不能餐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褰裳(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戏谑情人的歌。

《诗集传》:“淫女语其所私者曰:‘子惠然而思我,我将褰裳而涉溱以从子。子不我思,则岂无他人之可从,而必于子哉。’狂童之狂也且,亦谑之之词。”

 《诗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见正也。”《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丰(疯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已有异志不从,既而悔之,而作是诗也。”

【注释提要】

 ●丰,旧释为胖,不确。丰读为凤,疯也。

 ●巷读为行。“巷堂”即“乡党转语”,又转音为巷洞,巷通。

 ●巷古有行(hang)音,巷洞转语即今语胡同。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东门之墠(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乃对歌。

《诗序》:“《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诗集传》:“陂者曰阪,门之旁有墠,墠之外有阪,阪之上有草。识其所与淫者之居也。室迩人远者,思而未得见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风雨(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凄凄,寒凉之气。喈喈,鸡鸣之声。风雨晦冥,盖淫奔之时。君子,指所期之男子也。夷,平也。淫奔之女,言当此之时,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子衿(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情人相戏之诗。

朱熹说:“此为淫奔之诗。”《诗集传》:“青青,纯绿之色,具父母衣纯以青。子,男子也。衿,领也。悠悠,思之长也。我,女子自我也。嗣音,继续其声问也。此亦淫奔之诗。”

 《诗序》:“《子矜》,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笺》:“郑国谓学为校,言可以‘校’正学艺。”《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词,以刺学校之废也。”皆不经之说。

 曹操《短歌行》曾引此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扬之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亲友劝慰之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出其东门(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描写春日“上巳”,男女踏青。一个男孩子在人丛中未见到他所心仪的女孩子之惆怅心情。

齐诗说曰:“郑男女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此其风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野有蔓草(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言野有蔓草,则零露漙矣,有美一人,则清扬婉矣,邂逅相遇,则得以适我愿矣。”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杜注:“大叔喜于相遇。”又《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韩起)于郊。……子羽赋《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杜注:“君子相顾,己所望也。”

《诗序》:“《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疏》:“言思得逢遇男女合会之时,由君之恩德润泽不流及于下,又征伐不休,国内之民,皆穷困于兵革之事,男女失其时节,不得早相配偶,思得不与期约而相会遇焉。是下民穷困之至,故述其事以刺时也。”则皆谬不知所云。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溱洧(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孙作云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宋王楙《野客丛书》:“上巳祓除事,说者多端。沈约《宋志》谓旧记有郭虞者,有三女,于三月三日俱亡,故俗忌此日,皆于东流水上,祈禳祓洁。挚虞引《续齐谐记》则曰‘徐肇有三女’云云,非郭虞也。蔡邕《章句》引‘暮春浴乎沂’,或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之上,祓除不祥。束皙引周公卜邑于洛,此礼已行。故《逸诗》曰:‘羽觞随波’。则知上巳祓除,其来久矣。又《汉书》:‘八月祓于灞上’,故刘桢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除,国子水嬉。’是又用七月十四日。因知汉人祓除,亦有在秋间者,不必春暮。自汉以前,上巳必三月三日,必取巳日,自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必巳也。”

《齐说》曰:“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

 《太平寰宇记•南仪州》:“每月中旬,年少女儿吹笙,相召明月下,以相调弄号,日夜以为娱,二更后匹耦两两相携,随母相合,至晓方散。”

 《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韩说》曰:“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原与所说者俱往观也。”《鲁说》曰:“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芍药之和。”这首诗,是描写当时青年男女热情奔放野合的抒情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齐风,齐国之民歌。

齐,姜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即著名之姜太公,建都营丘,据古莱夷之地。后称临淄,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齐风》共十一篇,其中有四篇,即《南山》、《敝笱》、《载驱》、《猗嗟》,是刺襄公与其妹文姜私通的诗。齐襄公于公元前697年至前686年在位。这四首诗应该是这个时候的作品,其它各诗则在齐桓公以前,大抵说来,《齐风》都是春秋初中期的作品。

吴季札论齐风,曰:

“美哉!涣涣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鸡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男女情人之间一问一答谐谑之诗。

《诗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纯属无根妄谈。

又,《韩说》曰:“鸡鸣,谗人也。此文谓‘谗’,疑夺‘忧’字,应为‘忧谗’。此诗为‘忧谗’之诗。”《齐说》:“鸡鸣失时,君骚相忧。”因齐君内嬖多,有以谗君而刺乱。一说,此汉初淳于缇萦救父之作。缇萦因伤父无罪被谗,冀见君上(文帝)怜察而作此歌。此班固所言,源于汉代刘向《列女传》。按今本《列女传》,齐太仓无此事。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还(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愚意此诗似为同性恋者相赠的情诗。

《诗序》:“《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笺》:“荒谓政事废乱。”《疏》:“所以刺之者,以哀公好田猎,从逐禽兽而无厌。在上既好,下亦化之,遂成其国之风俗。”

马端辰云:“贤”即首章“儇”字音近之讹。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著(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男女约会之诗。

朱熹以为迎亲诗。《诗集传》:“(引)东莱吕氏曰:‘昏礼,婿往妇家亲迎,既奠雁,御轮而归,俟于门外。妇至门则揖以入。时齐俗不亲迎,故女至婿门,始见其俟己也。”说与诗义不符。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东方之日(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后人以为这是描写新婚之诗。谓貌美多姿的新妇,“如东方之日红艳艳之可爱,如月色融融的甜静而可人。”(孙作云语)

《诗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笺》:“本或作刺襄公,非也。《南山》已下,始是襄公之诗。”《疏》:“哀公君臣失道,至使男女淫奔,谓男女不待以礼配合,君臣皆失其道,不能以礼化之,是其时政之衰,故刺之也。毛以为陈君臣盛明,化民以礼之事,以刺当时之衰。郑则指陈当时君臣不能化民以礼。虽属意异,皆以章首一句‘东方之日’君失道,‘东方之月’为臣失道。”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东方未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是应召服役者即将离家告别情人之诗。

《诗序》:“《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挈壶氏,掌刻漏之官,主报时。

《诗集传》:“此诗人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言东方未明,而颠倒其衣裳,则既早矣,而又有从君所而来召之者焉,盖犹以为晩也。”诸说皆迂曲无稽。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南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序》:“《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笺》:“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与淫通。及嫁,(桓)公谪之。公与夫人如齐,夫人愬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乘公而搤杀之,夫人久留于齐。庄公(桓公之子)即位后乃来,犹复会齐侯于禚,于祝丘,又如齐师。齐大夫见襄公行恶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事见《左传•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诗集传》:“此诗前二章刺齐襄,后二章刺鲁桓也。”三家无异义。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甫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讽刺诗。

《诗序》:“《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疏》:“今襄公无礼义,无德,诸侯必不从之。其志望大,徒使心劳,而公之所求者,非其道也。大夫以公求非其道,故作诗以刺之。”

《诗集传》:“无思远人也,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卢令(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情人歌颂一位猎人。

旧说不同,皆难通。《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疏》:“作《卢令》诗者,刺荒也。所以刺之者,以襄公性好田猎,用毕(古代用以捕捉野兽的长柄网)以掩兔,用弋(以绳系箭而射)以射雁。好此游田逐禽,而不修治民之事,国内百姓,皆患苦之,故作是诗。”此所谓以美为刺也。

陈奂谓《齐诗》及《管子•小匡》并云:“襄公田猎毕弋,不听国政。鲁庄公八年,齐襄公十二年也,《左传》称田于贝丘而乱作,为襄公因荒亡身之事据。”事见《左传•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敝笱(破篓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讽刺诗。

鲁桓公娶齐襄公妹文姜为妻(说详《左传》及《谷梁传》)。文姜淫乱与其兄齐襄公私通,且面首众多。民间流传此诗讥之。敝笱即破洞,如“现在骂淫女为烂东西(破鞋)一样。”(闻一多)

 方玉润:“刺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也。”

《诗序》:“《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疏》:“文姜是鲁桓夫人,齐人恶鲁桓公为夫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于齐,与兄淫乱,为二国之患焉,故刺之也。文姜淫乱,由鲁桓微弱使然。”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载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讽刺鲁庄公时,齐襄公与其妹文姜淫乱的诗。

《诗序》:“《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春秋》记桓公三年文姜嫁鲁,襄公送之入鲁邑讙。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桓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于防,又会齐侯于榖。《齐说》曰:“襄嫁季女,至于荡道。齐子旦夕,留恋久处。”《谷梁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庄公)生。时曰:“同手人也。”《谷梁传》:姜氏未嫁已乱其兄。时人咸曰:齐侯之子,同于他人。同犹通,言淫之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猗嗟(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歌颂武士。

《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疏》:“见其母与齐淫,谓为齐侯种胤,是其可耻之甚,故齐人作此诗以刺之也。礼,妇人夫死从子,子当防母奸淫。庄公不能防禁,是失为人子之道。经言猗嗟,是叹伤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长,面目之美,善于趋步,是有威仪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艺也。言‘展我甥兮’,拒时人以为齐侯之子也。以其齐人所作,故系之于齐。襄公淫之,故为襄公之诗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魏,周封国名。魏国始祖和西周王室同属姬姓。其都城在今山西芮城北。此乃先魏,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所灭。

据《水经注》所说:“故魏国南西并去河二十里,北去首山十余里,处河山之间,土地狭隘。”可证先魏国原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其地略在晋南(山西安邑)。此“魏”非三家分晋后魏、韩、赵之魏国也。

吴季札论魏风,曰:

“美哉,沨沨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葛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似是缝衣侍女讽刺女主人的诗。

《诗序》:“《葛屦》,刺褊也。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险啬而无德,是其所以见侵削。”《疏》:“言魏地狭隘者,若地广民稀,则情不趋利;地狭民稠,耕稼无所,衣食不给。机巧易生。人君不知其非,反覆俭啬褊急,德教不加于民,所以日见侵削,故举其民俗君情以刺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汾沮洳(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情诗。旧说以“彼其之子”为男性,细审诗意,知其为采菜之少女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园有桃(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序》:“《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疏》:“俭啬不用其民,大夫忧之。”

方玉润说:“魏君非俭,乃啬耳。举国不知以为美德,从而和之,相率以吝,计较琐屑,务简省而不适宜,谋小利而不中节,以至人心日刻,国事愈孱,尚不自知其失。故贤者忧之,发为歌咏,亦望当国者有以矫其失而正之耳。”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陟岵(爬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篇征夫行役思家之诗。

《诗序》:“《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笺》:“役乎大国者,为大国所征发。”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十亩之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本诗咏采桑女与情人约会偷情。

《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疏》:“经二章,皆言十亩一夫之分,不能百亩,是为削小。无所居,谓土田狭隘,不足耕垦以居生,非谓无居宅也。魏地狭隘,一夫不能百亩,今才在十亩之间,采桑者闲闲然,或男或女,共在其间,往来无别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伐檀(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公社农夫抨击贵族领主化公社土地为私有、化公社公产为私有的抗议之歌。商周以檀作为车。《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诗序》:“《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疏》:“此言在位,则刺臣。明是君贪而臣效之,虽责臣,亦所以刺君也。”

《鲁说》曰:“《伐檀》者,魏国之女所作也。伤贤者隐避,素餐在位,闵伤怨旷,失其嘉会。夫圣王之制,能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于田。今贤者隐退,伐木在位,食禄、悬珍奇、积百谷,并包有土,德不加百姓,伤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又曰:“其诗刺贤者不遇明主也。”《齐说》曰:“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家私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

《诗集传》:“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寘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硕鼠(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族社农夫欲逃离领地的怨歌。

《诗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疏》:“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

《鲁说》曰:“履亩税而《硕鼠》作。”《齐说》曰:“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是也。”(履亩,春秋时,鲁国改井田制为按亩收税制。《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附录】释硕鼠(刘又辛撰)

编者按:

刘又辛先生《释“鼫鼠”》一文所考颇详实,论亦精当。今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客家方言中,仍俗称蝼蛄为“土狗”,即扬雄所谓“杜狗”也。笔者童年时曾随家人下地农事,开春季节,大人驱牛翻耙水田时,犁耙过处,许多藏于泥土下的蝼蛄——“土狗”往往被耙出,在田泥水上四散惊逃,众儿童皆捧一杯盅,争相捕捉之。捉回来的蝼蛄可炒熟食用,味颇可口。蝼蛄行动笨拙,憨态可掬,可吃可玩,是乡下儿童们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笔者常一手捏住蝼蛄的头部,让它两只螯子徒劳地用力挣扎,戏玩不倦。唯不知这种“土狗”,乃正是《诗经》所谓“硕鼠”——农田的大害虫也。

《释硕鼠》一文,原题为《释“鼫鼠”》,原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二期《词义探源小笺》,收入《文字训诂论集》,刘又辛著,中华书局,1993年6月第1版,第295-300页。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摘要附录此文。

《风与雅•<诗经>新考》[唐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唐风即晋风。唐,先周之古国名,即陶唐氏故居,祁姓,尧的后裔。祁唐在周初为周所灭。后成王将其庶弟叔虞封于此。唐国境内有水名晋水,因以地名氏,称“晋”。春秋时晋武公迁首邑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献公迁绛县(今山西绛县北)。

《唐风》的始出地域,自汉代以来有两种异说,一云在山西中部的太原晋阳,一云在山西南部。

司马迁认为晋(唐)在晋南,河汾之东。(《史记•晋世家》)

班固则提出太原在晋阳说。《汉书•地理志》晋阳县下自注:“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毛传也谓:“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此说一时为主流。其后杜预、郦道元、朱熹、陈奂、雷学琪等学者均沿袭此说。

此外,颜师古则认为晋在永安(今霍县),张守节认为在平阳(今临汾),《括地志》主张在翼城等等。

但经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实了翼城与曲沃两县交界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晋都的所在之地,因为自武侯至文侯的八位晋侯墓(即武侯、成侯、厉侯、清侯、穆侯、殇叔、文侯),其墓葬均在天马——曲村遗址。从而证明此当即是古唐国之故地。

因此,唐风地域大致亦应在翼城、曲沃一带,即今之晋南。由此可知,太史公司马迁之说是基本正确的。据此,《唐风》中的“首阳山”地望,也可得到较确切的认定。《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首阳山的所在地,旧有五说:一谓在山西永济县;二谓在山西和顺县东南一带;三谓在甘肃陇西县西南;四谓在河南偃师西北;五谓在河北卢龙县东南。后三说已超越山西境界,自当别论。而永济靠近天马——曲村;和顺则靠近太原晋阳,由此可知《采苓》诗所指首阳,当亦在永济县境。

吴季札论唐风,曰:

“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明)德之后,谁能若是?”从《蟋蟀》一诗看,信然!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伯兮(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妇人思念丈夫的诗。

《诗序》:“《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笺》:“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疏》:“此言过时者,谓三月一时。《谷梁传•隐公五年》:‘伐不逾时。’古者师出不逾时,所以厚民之性也。此叙妇人所思之由。《经》陈所思之辞,皆由行役过时之所致。”陈奂案:“事在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卫宣公十二年也,王,周桓王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有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十分幽默的诗。

狐,谐“孤”音。表现单身汉男子希望娶女而贫穷。裳、带、服皆为象征物,象征配偶也。

古说亦以为男子思女之作也。毛传:“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王先谦谓:“男有室,女有家。是诗本兼男、女言。”

《诗序》:“《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这是一首怨女思婚之诗。乱世男女失时婚配,因此,应婚而未嫁的女子,以诗抒情。《诗集传》:“国乱民散,丧其妃耦。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故托言有狐独行,而忧其无裳也。”此所谓寡妇思再嫁,亦属于男女失时之类,皆人情之常,不能仅指寡妇而已。

《风与雅•<诗经>新考》[卫风]木瓜(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又有人以为这是男女双方定情之诗。

《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疏》:“有狄之败,懿公时也。至戴公,为宋桓公迎而立之,出处于漕,后即为齐公子无亏所救。戴公卒,文公立,齐桓公又城楚丘以封之。则戴也、文也,皆为齐所救而封之也。”

孔子、贾谊则皆以此诗为有喻君臣政治关系的象征性涵义。(说详王先谦。)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西周时期周王朝有两个王城,即两个京都,一是西都镐京,一是东都雒(通洛)邑。

三家诗学者认为《王风》是王畿之风。古代称王城四周的地域为“王畿”,即洛邑。《王风》共十篇。所谓《王风》,乃是属于东迁以后的诗篇。《王风》作品的产生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孟县、沁阳、偃师、巩县、温县一带。

崔述说:“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飘荡。”(《读诗偶识》)这正是《王风》的历史背景。表现在诗中,如《黍离》、《扬之水》、《兔爰》、《葛藟》、《君子于役》等,多带有离乱悲凉的气氛。

《黍离》郑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王城,谓之东周。幽王乱而西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郑玄《毛诗谱》又说:“平王以乱故徙居东都王城,于是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为王国之变风。”

 吴季札论王风,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黍离(走在故宫的废墟上)(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在西周故城废墟上怀念故国的诗篇。传说为作者的尹吉甫,见西周昔日的王宫长满了杂草,不胜悲愤之感。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有我好(子)兮。”与此诗有同工之妙。

 《毛传》:“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疏》:“(周之大夫)言“过故宗庙”,则是有所适,因过旧墟,非故诣(址)宗周也。周室颠覆,正谓幽王之乱,王室覆灭,致使东迁洛邑,丧其旧都,虽作在平王之时,而志恨幽王之败,但主伤宫室生黍稷,非是追刺幽王,故为平王诗耳。又宗周丧灭,非平王之咎,故不刺平王也。‘彷徨不忍去’,叙其作诗之意,未必即在宗周而作也。言宗周宫室尽为禾黍。”

 何按:《太平御览》九百九十三羽族部引陈思王《令禽恶鸟论》曰:“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

 《韩说》曰:“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论此诗曰:“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及有纤芥,放逐孝子。”清人胡承珙云:“尹吉甫在宣王时,尚是西周,不应其诗列于东都。”王先谦说:“吉甫放逐伯奇出亡,自是东周之事,年岁久远无考。及平王东迁,伯封过之,求兄不得,揣其已殁,忧而作是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 君子于役(夫君去服役)(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妇人怀念行役中夫君的忧思之诗。

《诗序》:“《君子于役》,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诗集传》:“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赋之曰:‘君子行役,不知其反还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鸡则栖于埘矣,日则夕矣,牛羊则下来矣。是则畜产出入,尚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

 汉代班彪《北征赋》:“日晻晻其将落暮,睹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正为此诗写照。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君子阳阳(君子喜洋洋)(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隐者之诗。

 《诗序》:“《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扬之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扬之水”,曲牌,三百篇中有三篇。《毛序》:“《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其实这是一首戌卒思念情人的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中谷有蓷(益母草)(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被遗弃妇女的自伤之诗。

《诗序》:“《中谷有蓷》,闵周也。夫妇日以衰薄,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尔。”《疏》:“平王之时,民人夫妇之恩,日日益以衰薄,虽薄未至弃绝,遭遇凶年饥馑,遂室家相离弃耳。是其风俗衰败,故作此诗以闵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兔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感时悲怀之诗。

《诗序》:“《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笺》:“不乐其生者,寐不欲觉之谓也。”这是一篇士大夫处于乱世,厌世伤感的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葛藟(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齐说》曰:“葛藟蒙棘,华不得实,谗言乱政,使恩壅塞。”《左传•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引此诗:“(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此,况国君乎?”

《诗序》:“《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采葛(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傅斯年《诗经讲义》谓此诗曰:“男女相思之歌。”其说是也。

《诗集传》:“《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诗序》:“《采葛》,惧谗也。”《笺》:“桓公之时,政事不明,臣无大小,使出者则为谗人所毁,故惧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大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为夫妇殉节之诗。

 《列女传•贞顺篇》:“夫人者,息君之夫人也。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夫义动君子,利动小人。息君夫人不为利动矣。诗云:‘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此之谓也。颂曰:楚虏息君,纳其适妃,夫人持固,弥久不衰,作诗同穴,思故忘新,遂死不顾,列于贞贤。”

《诗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此诗为刺淫奔者之词。《诗集传》:“周衰,大夫犹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

《风与雅•<诗经>新考》[王风]丘中有麻(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

《诗集传》:“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不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然而来乎?”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郑风》计二十一篇。

  郑,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即郑恒公,其地在今陕西华县东。恒公于周为上卿,犬戎入侵,杀周幽王和恒公。周平王东迁后,公元前770年,恒公子武公亦东迁,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建立郑国。其后庄公继位,为春秋初之强国。

《汉书•地理志》:“新郑,《诗》郑风,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会之地,右雒左姊,食溱、洧焉。土陋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恂盱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

《郑风》其有事实可考者为《清人》。《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按郑文公元年,当鲁庄公二十二年,周惠王五年。郑文公四十五年,当鲁僖公三十二年,周襄王二十四年。故知此诗之作,当在东周时代。

《诗序》云:“《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远之,不能。使高克将兵而御狄于境,陈其师旅,翱翔河上。久而不召,众散而归,高克奔陈。公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

 又《缁衣》,有言为郑武公事者。又《叔于田》、《大叔于田》二首,有言为郑共叔段的事,又有言叔伯为通名。如以为系叔段之事,则系在郑庄公时代,也系东周作品。

 总之,《郑风》多系东周以后作品,乃孔子时代之流行乐歌也,轻慢动听。

《史记•乐书》:“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韂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趣数烦志,齐音骜辟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缁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夫人劝丈夫节俭朴素的诗。

《诗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笺》:“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教,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诗。

《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缁衣。’”此言衣缁衣者,贤者也,宜长为国君,其衣敝,我愿改制授之,以新衣是其好贤,欲其贵人之甚也。郑(玄)注《礼》时,治三家诗,三家皆以此诗美武公,无异说。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将仲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写女子对所恋的男子既羞且爱的心情。

民族学家考察云南纳西族母系社会有所谓“走访婚”(使用“婚”这个词是不妥的,婚姻制度当时尚未形成,实际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类型)。本诗中将仲子欲来“走访”这位姑娘,而受到她的拒绝,似表明这种“走访”性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正处在由情人式的关系走向夫妻制度的正式婚姻关系的演变中。

《诗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与此诗之内容根本不着边际。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叔于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歌颂小叔(丈夫之弟)的偷情之诗。

《诗序》:“《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悦而归之。”叔,指太叔段,与上章《将仲子》的“叔”字同意。诗中所云“美且仁、美且好、美且武”等词,都是夸大“叔”之词。实际是庄公纵弟横行,以成其恶,而后除之。公子吕未揣庄公之意,说“欲与太叔,臣其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其后太叔卒为庄公所驱除,而流于陈。

或说,这是一首情诗。写一个女子赞美所钟情的男子。叔,对男子的美称,非特指一人而已。《诗集传》:“段不义而得众……虽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除其人外)是以若无人耳。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悦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大叔于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写勇士(大叔)焚田围猎。古之围猎,先焚草以驱兽,而后射捕之。

《诗序》:“《大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义而得众也。”与上章《将仲子》同意。

 旧说,这首诗是上篇《叔于田》的姊妹篇。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清人(情人)(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忆念一位戌边的武士、情人,作诗颂之。

《齐说》曰:“清人高子,久屯外野,逍遥不归,思我慈母。”又曰:“慈母望子,遥思不已,久客外野,我心悲苦。”《鲁》、《韩》无异义。则以为诗叙母子之情,谬。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羔裘(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本篇赞颂一位执政君子。

《诗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实际这是美郑文公之诗。三家无异议。《疏》:“下篇《遵大路》之序,犹言庄公,则此庄公诗也。故言庄公以明之,以桓公之世,朝多贤者,陵迟自庄公为始,故言自也。”

《诗集传》:“羔裘,大夫服也。如濡,润泽也。洵,信。直,顺。侯,美也。其,语助辞。舍,处。渝、变也。言此羔裘润泽,毛顺而美。彼服此者,当生死之际、又能以身居其所受之理而不可夺。盖美其大夫之词,然不知其所指矣。”

《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子产赋《羔裘》。”诗中有赞美之词,谓:“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司直,邦之彦兮。”子产借此以赞美韩起(即宣子)。因为这是郑诗,原以赞美郑国自己的贤者。因之,郑之君臣贤者甚多,所指非一。正如朱子所说“不知其所指”。因郑诗,指郑人无误。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遵大路(沿着大路)(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情人临别送行之诗。

《诗集传》:“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掺其袪而留之曰:‘子无恶我而不留,故归不可以遽绝也。’宋玉赋有‘遵大路兮’、‘揽子袪’之句,亦男女相悦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女曰鸡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中描写一个猎手与情人的问答。此诗似与走访婚俗有关,昏夜而来,黎明即去。

《诗序》:“《女曰鸡鸣》,刺不说德也。陈古义以刺今,不悦德而好色也。”《疏》:“作女曰鸡鸣诗者,刺不说德也。以庄公之时,朝廷之士,不悦有德之君子,故作此诗。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此说不确。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有女同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情诗。

《诗集传》:“此疑亦淫奔之诗,言所与同车之女,其美如此,而又叹之曰,彼美之孟姜,信美矣,而又都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山有扶苏(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篇女子戏谑男子的情诗。

《诗序》:“《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笺》:“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不知所云!

【注释提要】

 ●扶苏, 扶余,即扶桑。

 ●子都、子充,皆古美男子名。

 ●子都为郑人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萚兮(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闻一多说:“风喻男,萚喻女,上女指萚(即女自指),下女指叔伯,女称夫曰叔伯。要,会也,歌者,以声相会和相和。”

《诗集传》:“萚,木槁而将落者也。女,指萚而言也。叔伯,男子之字也。予,女子自予也。女,叔伯也。此淫女之词。言萚兮萚兮,则风将吹女矣。叔兮伯兮,则盍倡予,而予将和女矣。”《类篇》:“萚,竹皮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狡童(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戏谑男子之词。

《诗集传》:“此亦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言悦己者众。予虽见绝,未至使我不能餐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褰裳(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女子戏谑情人的歌。

《诗集传》:“淫女语其所私者曰:‘子惠然而思我,我将褰裳而涉溱以从子。子不我思,则岂无他人之可从,而必于子哉。’狂童之狂也且,亦谑之之词。”

 《诗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见正也。”《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丰(疯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已有异志不从,既而悔之,而作是诗也。”

【注释提要】

 ●丰,旧释为胖,不确。丰读为凤,疯也。

 ●巷读为行。“巷堂”即“乡党转语”,又转音为巷洞,巷通。

 ●巷古有行(hang)音,巷洞转语即今语胡同。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东门之墠(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乃对歌。

《诗序》:“《东门之墠》,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诗集传》:“陂者曰阪,门之旁有墠,墠之外有阪,阪之上有草。识其所与淫者之居也。室迩人远者,思而未得见之词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风雨(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凄凄,寒凉之气。喈喈,鸡鸣之声。风雨晦冥,盖淫奔之时。君子,指所期之男子也。夷,平也。淫奔之女,言当此之时,见其所期之人而心悦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子衿(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情人相戏之诗。

朱熹说:“此为淫奔之诗。”《诗集传》:“青青,纯绿之色,具父母衣纯以青。子,男子也。衿,领也。悠悠,思之长也。我,女子自我也。嗣音,继续其声问也。此亦淫奔之诗。”

 《诗序》:“《子矜》,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笺》:“郑国谓学为校,言可以‘校’正学艺。”《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词,以刺学校之废也。”皆不经之说。

 曹操《短歌行》曾引此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扬之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亲友劝慰之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出其东门(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描写春日“上巳”,男女踏青。一个男孩子在人丛中未见到他所心仪的女孩子之惆怅心情。

齐诗说曰:“郑男女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此其风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野有蔓草(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集传》:“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言野有蔓草,则零露漙矣,有美一人,则清扬婉矣,邂逅相遇,则得以适我愿矣。”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大叔赋《野有蔓草》,赵孟曰:‘吾子之惠也。’”杜注:“大叔喜于相遇。”又《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六卿饯宣子(韩起)于郊。……子羽赋《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杜注:“君子相顾,己所望也。”

《诗序》:“《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疏》:“言思得逢遇男女合会之时,由君之恩德润泽不流及于下,又征伐不休,国内之民,皆穷困于兵革之事,男女失其时节,不得早相配偶,思得不与期约而相会遇焉。是下民穷困之至,故述其事以刺时也。”则皆谬不知所云。

 《风与雅•<诗经>新考》[郑风]溱洧(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孙作云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

宋王楙《野客丛书》:“上巳祓除事,说者多端。沈约《宋志》谓旧记有郭虞者,有三女,于三月三日俱亡,故俗忌此日,皆于东流水上,祈禳祓洁。挚虞引《续齐谐记》则曰‘徐肇有三女’云云,非郭虞也。蔡邕《章句》引‘暮春浴乎沂’,或引韩诗:‘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之上,祓除不祥。束皙引周公卜邑于洛,此礼已行。故《逸诗》曰:‘羽觞随波’。则知上巳祓除,其来久矣。又《汉书》:‘八月祓于灞上’,故刘桢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除,国子水嬉。’是又用七月十四日。因知汉人祓除,亦有在秋间者,不必春暮。自汉以前,上巳必三月三日,必取巳日,自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必巳也。”

《齐说》曰:“郑男女亟聚会,声色生焉,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菅兮,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

 《太平寰宇记•南仪州》:“每月中旬,年少女儿吹笙,相召明月下,以相调弄号,日夜以为娱,二更后匹耦两两相携,随母相合,至晓方散。”

 《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韩说》曰:“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原与所说者俱往观也。”《鲁说》曰:“郑国淫辟,男女私会于溱洧之上,有洵訏之乐,芍药之和。”这首诗,是描写当时青年男女热情奔放野合的抒情诗。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齐风,齐国之民歌。

齐,姜姓,开国君主是吕尚,即著名之姜太公,建都营丘,据古莱夷之地。后称临淄,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齐风》共十一篇,其中有四篇,即《南山》、《敝笱》、《载驱》、《猗嗟》,是刺襄公与其妹文姜私通的诗。齐襄公于公元前697年至前686年在位。这四首诗应该是这个时候的作品,其它各诗则在齐桓公以前,大抵说来,《齐风》都是春秋初中期的作品。

吴季札论齐风,曰:

“美哉!涣涣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鸡鸣(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男女情人之间一问一答谐谑之诗。

《诗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纯属无根妄谈。

又,《韩说》曰:“鸡鸣,谗人也。此文谓‘谗’,疑夺‘忧’字,应为‘忧谗’。此诗为‘忧谗’之诗。”《齐说》:“鸡鸣失时,君骚相忧。”因齐君内嬖多,有以谗君而刺乱。一说,此汉初淳于缇萦救父之作。缇萦因伤父无罪被谗,冀见君上(文帝)怜察而作此歌。此班固所言,源于汉代刘向《列女传》。按今本《列女传》,齐太仓无此事。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还(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愚意此诗似为同性恋者相赠的情诗。

《诗序》:“《还》,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笺》:“荒谓政事废乱。”《疏》:“所以刺之者,以哀公好田猎,从逐禽兽而无厌。在上既好,下亦化之,遂成其国之风俗。”

马端辰云:“贤”即首章“儇”字音近之讹。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著(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男女约会之诗。

朱熹以为迎亲诗。《诗集传》:“(引)东莱吕氏曰:‘昏礼,婿往妇家亲迎,既奠雁,御轮而归,俟于门外。妇至门则揖以入。时齐俗不亲迎,故女至婿门,始见其俟己也。”说与诗义不符。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东方之日(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后人以为这是描写新婚之诗。谓貌美多姿的新妇,“如东方之日红艳艳之可爱,如月色融融的甜静而可人。”(孙作云语)

《诗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笺》:“本或作刺襄公,非也。《南山》已下,始是襄公之诗。”《疏》:“哀公君臣失道,至使男女淫奔,谓男女不待以礼配合,君臣皆失其道,不能以礼化之,是其时政之衰,故刺之也。毛以为陈君臣盛明,化民以礼之事,以刺当时之衰。郑则指陈当时君臣不能化民以礼。虽属意异,皆以章首一句‘东方之日’君失道,‘东方之月’为臣失道。”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东方未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是应召服役者即将离家告别情人之诗。

《诗序》:“《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挈壶氏,掌刻漏之官,主报时。

《诗集传》:“此诗人刺其君兴居无节,号令不时,言东方未明,而颠倒其衣裳,则既早矣,而又有从君所而来召之者焉,盖犹以为晩也。”诸说皆迂曲无稽。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南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序》:“《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笺》:“襄公之妹,鲁桓公夫人文姜也。襄公素与淫通。及嫁,(桓)公谪之。公与夫人如齐,夫人愬之襄公。襄公使公子彭生乘公而搤杀之,夫人久留于齐。庄公(桓公之子)即位后乃来,犹复会齐侯于禚,于祝丘,又如齐师。齐大夫见襄公行恶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事见《左传•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鲁人告于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齐人杀彭生。”《诗集传》:“此诗前二章刺齐襄,后二章刺鲁桓也。”三家无异义。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甫田(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讽刺诗。

《诗序》:“《甫田》,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疏》:“今襄公无礼义,无德,诸侯必不从之。其志望大,徒使心劳,而公之所求者,非其道也。大夫以公求非其道,故作诗以刺之。”

《诗集传》:“无思远人也,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卢令(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情人歌颂一位猎人。

旧说不同,皆难通。《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故陈古以风焉。”《疏》:“作《卢令》诗者,刺荒也。所以刺之者,以襄公性好田猎,用毕(古代用以捕捉野兽的长柄网)以掩兔,用弋(以绳系箭而射)以射雁。好此游田逐禽,而不修治民之事,国内百姓,皆患苦之,故作是诗。”此所谓以美为刺也。

陈奂谓《齐诗》及《管子•小匡》并云:“襄公田猎毕弋,不听国政。鲁庄公八年,齐襄公十二年也,《左传》称田于贝丘而乱作,为襄公因荒亡身之事据。”事见《左传•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敝笱(破篓子)(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讽刺诗。

鲁桓公娶齐襄公妹文姜为妻(说详《左传》及《谷梁传》)。文姜淫乱与其兄齐襄公私通,且面首众多。民间流传此诗讥之。敝笱即破洞,如“现在骂淫女为烂东西(破鞋)一样。”(闻一多)

 方玉润:“刺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也。”

《诗序》:“《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疏》:“文姜是鲁桓夫人,齐人恶鲁桓公为夫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于齐,与兄淫乱,为二国之患焉,故刺之也。文姜淫乱,由鲁桓微弱使然。”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载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讽刺鲁庄公时,齐襄公与其妹文姜淫乱的诗。

《诗序》:“《载驱》,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义,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春秋》记桓公三年文姜嫁鲁,襄公送之入鲁邑讙。鲁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桓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四年,夫人姜氏享齐侯于防,又会齐侯于榖。《齐说》曰:“襄嫁季女,至于荡道。齐子旦夕,留恋久处。”《谷梁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庄公)生。时曰:“同手人也。”《谷梁传》:姜氏未嫁已乱其兄。时人咸曰:齐侯之子,同于他人。同犹通,言淫之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齐风]猗嗟(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歌颂武士。

《诗序》:“《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疏》:“见其母与齐淫,谓为齐侯种胤,是其可耻之甚,故齐人作此诗以刺之也。礼,妇人夫死从子,子当防母奸淫。庄公不能防禁,是失为人子之道。经言猗嗟,是叹伤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长,面目之美,善于趋步,是有威仪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艺也。言‘展我甥兮’,拒时人以为齐侯之子也。以其齐人所作,故系之于齐。襄公淫之,故为襄公之诗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魏,周封国名。魏国始祖和西周王室同属姬姓。其都城在今山西芮城北。此乃先魏,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所灭。

据《水经注》所说:“故魏国南西并去河二十里,北去首山十余里,处河山之间,土地狭隘。”可证先魏国原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其地略在晋南(山西安邑)。此“魏”非三家分晋后魏、韩、赵之魏国也。

吴季札论魏风,曰:

“美哉,沨沨乎,大而宽,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葛屦(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此诗似是缝衣侍女讽刺女主人的诗。

《诗序》:“《葛屦》,刺褊也。魏地狭隘,其民机巧趋利,其君俭啬褊急,而无德以将之。险啬而无德,是其所以见侵削。”《疏》:“言魏地狭隘者,若地广民稀,则情不趋利;地狭民稠,耕稼无所,衣食不给。机巧易生。人君不知其非,反覆俭啬褊急,德教不加于民,所以日见侵削,故举其民俗君情以刺之。”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汾沮洳(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一首情诗。旧说以“彼其之子”为男性,细审诗意,知其为采菜之少女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园有桃(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诗序》:“《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疏》:“俭啬不用其民,大夫忧之。”

方玉润说:“魏君非俭,乃啬耳。举国不知以为美德,从而和之,相率以吝,计较琐屑,务简省而不适宜,谋小利而不中节,以至人心日刻,国事愈孱,尚不自知其失。故贤者忧之,发为歌咏,亦望当国者有以矫其失而正之耳。”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陟岵(爬山)(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篇征夫行役思家之诗。

《诗序》:“《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笺》:“役乎大国者,为大国所征发。”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十亩之间(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本诗咏采桑女与情人约会偷情。

《诗序》:“《十亩之间》,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疏》:“经二章,皆言十亩一夫之分,不能百亩,是为削小。无所居,谓土田狭隘,不足耕垦以居生,非谓无居宅也。魏地狭隘,一夫不能百亩,今才在十亩之间,采桑者闲闲然,或男或女,共在其间,往来无别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伐檀(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公社农夫抨击贵族领主化公社土地为私有、化公社公产为私有的抗议之歌。商周以檀作为车。《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诗序》:“《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疏》:“此言在位,则刺臣。明是君贪而臣效之,虽责臣,亦所以刺君也。”

《鲁说》曰:“《伐檀》者,魏国之女所作也。伤贤者隐避,素餐在位,闵伤怨旷,失其嘉会。夫圣王之制,能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于田。今贤者隐退,伐木在位,食禄、悬珍奇、积百谷,并包有土,德不加百姓,伤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长叹,援琴而鼓之。”又曰:“其诗刺贤者不遇明主也。”《齐说》曰:“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家私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

《诗集传》:“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寘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

《风与雅•<诗经>新考》[魏风]硕鼠(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这是一首族社农夫欲逃离领地的怨歌。

《诗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疏》:“蚕食者,蚕之食桑,渐渐以食,使桑尽也。犹君重敛,渐渐以税,使民困也。言贪而畏人,若大鼠然。”

《鲁说》曰:“履亩税而《硕鼠》作。”《齐说》曰:“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是也。”(履亩,春秋时,鲁国改井田制为按亩收税制。《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附录】释硕鼠(刘又辛撰)

编者按:

刘又辛先生《释“鼫鼠”》一文所考颇详实,论亦精当。今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客家方言中,仍俗称蝼蛄为“土狗”,即扬雄所谓“杜狗”也。笔者童年时曾随家人下地农事,开春季节,大人驱牛翻耙水田时,犁耙过处,许多藏于泥土下的蝼蛄——“土狗”往往被耙出,在田泥水上四散惊逃,众儿童皆捧一杯盅,争相捕捉之。捉回来的蝼蛄可炒熟食用,味颇可口。蝼蛄行动笨拙,憨态可掬,可吃可玩,是乡下儿童们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笔者常一手捏住蝼蛄的头部,让它两只螯子徒劳地用力挣扎,戏玩不倦。唯不知这种“土狗”,乃正是《诗经》所谓“硕鼠”——农田的大害虫也。

《释硕鼠》一文,原题为《释“鼫鼠”》,原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二期《词义探源小笺》,收入《文字训诂论集》,刘又辛著,中华书局,1993年6月第1版,第295-300页。何新《风与雅•<诗经>新考》摘要附录此文。

《风与雅•<诗经>新考》[唐风](何新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题解】

唐风即晋风。唐,先周之古国名,即陶唐氏故居,祁姓,尧的后裔。祁唐在周初为周所灭。后成王将其庶弟叔虞封于此。唐国境内有水名晋水,因以地名氏,称“晋”。春秋时晋武公迁首邑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献公迁绛县(今山西绛县北)。

《唐风》的始出地域,自汉代以来有两种异说,一云在山西中部的太原晋阳,一云在山西南部。

司马迁认为晋(唐)在晋南,河汾之东。(《史记•晋世家》)

班固则提出太原在晋阳说。《汉书•地理志》晋阳县下自注:“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毛传也谓:“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此说一时为主流。其后杜预、郦道元、朱熹、陈奂、雷学琪等学者均沿袭此说。

此外,颜师古则认为晋在永安(今霍县),张守节认为在平阳(今临汾),《括地志》主张在翼城等等。

但经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实了翼城与曲沃两县交界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晋都的所在之地,因为自武侯至文侯的八位晋侯墓(即武侯、成侯、厉侯、清侯、穆侯、殇叔、文侯),其墓葬均在天马——曲村遗址。从而证明此当即是古唐国之故地。

因此,唐风地域大致亦应在翼城、曲沃一带,即今之晋南。由此可知,太史公司马迁之说是基本正确的。据此,《唐风》中的“首阳山”地望,也可得到较确切的认定。《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首阳山的所在地,旧有五说:一谓在山西永济县;二谓在山西和顺县东南一带;三谓在甘肃陇西县西南;四谓在河南偃师西北;五谓在河北卢龙县东南。后三说已超越山西境界,自当别论。而永济靠近天马——曲村;和顺则靠近太原晋阳,由此可知《采苓》诗所指首阳,当亦在永济县境。

吴季札论唐风,曰:

“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明)德之后,谁能若是?”从《蟋蟀》一诗看,信然!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