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3)
【译文】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
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般若三昧,即是。何名无念?
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
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
听吾颂曰: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法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何按】
此章分两部分,前部分为言说讨论,后部分乃为惠能所作的一首偈语“无相颂”。
言语讨论的要义:
——“就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无念。
什么叫无念?
如果感知一切外界事物(“六尘”),但内心不为所动,不受污染,就是“无念”的三昧境界。
触及于任何地方任何存在,但不执著不浸润于任何处境,始终保持本心清净,让“六识”的感知从“六门”及“六尘”中解放出来,无所沾染,来去自由,通达无碍,这就是智慧,所谓般若三昧。
这种自在解脱,就叫无念行。
如果执意不思考不感知任何东西,以此强迫自己断绝念想,那却是被幻相本身所束缚,不是真正的禅定,而是“边见”(即偏见)。
所以惠能说:“善知识们,能觉悟无念的法门,就万法都通达。觉悟到无念之境界,才能见到诸佛,而如果超越无念法门,就能成佛了。”
祖师的偈语则以五言成韵,富含隐喻,言似浅显而义实深奥。
最后几句结语云: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菩提无正邪,顿教,顿悟,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附注】
三昧:梵语samadhi音译,三摩定,即所谓定力,禅定。禅学重要概念。指息虑凝思,定心于一处,集中想象及关注的注意力。
般若三昧,被智慧所驾驭的内心心理定力。
《智度论》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
无念:禅定三昧修炼所成的心理能力。《四十二章经》曰:“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传心法要》曰:“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亦云灵台。”
又曰:“且如瞥起一念便是境,若无一念,便是境忘心自灭,无复可追寻。”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
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
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
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
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
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六识:佛学认识论术语,指人的六种认知能力。识,知也。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识通过六门进入人的意识。六门即六感,六种感知能力,指: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尘者,尘土,灰尘,尘俗。《法界》经曰:“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故通名为尘也。”人生活于幻相世界,外界万法万象可归结为六尘,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尘给人带来感知,带来俗世之快感。
边见:即偏见,片面之见识。
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涅槃经》云人有三障:一、烦恼障,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二、业障,五逆十恶之业。三、报障,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行恶有恶报的苦报之障。